经过长达9年攻关,我国自主研制出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5月5日在沪首飞,举国瞩目。记者采访到包括总设计师吴光辉在内的研发人员,揭秘你不知道的幕后。
技术突破
“首飞是一款新型飞机研制的重要节点,我作为设计师十分激动,但同时我又要不断提醒自己要冷静下来,多想一想,首飞中还会出现什么问题。”首飞前夕,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C919的设计由来与技术突破。
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设计,对于一架飞机意味着什么?吴光辉告诉记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针对飞机整体设计来说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设计方案。“我国已经有了新支线客机ARJ21,原本我想设计更大的飞机,但经过市场调研,150座级的客机是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市场前景最好,因此,我们以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定了这个机型。”吴光辉说。
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C919的供应商来自全球,其中不乏同样为空客和波音的供应商,而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对其有怎样的技术要求,这是由中国商飞决定的。“供应商可以来自于全球,但零部件的供应需符合飞机设计的要求,这体现出我们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吴光辉说。
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架大型客机是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不同的系统集成在一起需要满足哪些要求,这一控制方案掌握在设计团队手中。“中国商飞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在对系统之间的集成控制上。C919飞机上有几百万个接口,这关系到液压、航电等多系统之间的关联,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就取决于飞机的设计方案。”吴光辉说。
超临界机翼世界先进水平
飞机设计研制是一项科技攻坚的大型工程,为此中国商飞公司团队实现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主要涉及气动技术、新材料、强度设计等方面。
吴光辉说:“C919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比如超临界机翼的设计。飞机设计,气动先行,机头、后体的设计也关系到飞机阻力的减小,但机翼的设计决定了飞机的性能,是最为关键的。我们第一次自主设计超临界机翼,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此外,新材料的应用是C919的一大亮点。“C919是第一次大范围地采用铝锂合金的机型,我们为此经过了十年的探索,铝锂合金的供应商是按照我们的要求改善了材料的特性,使之能够更好地适用于C919飞机。”吴光辉说。
飞机的性能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在实际的飞行试验中进行检验。首飞完成后,C919将进入适航取证阶段,接受各项飞机适航的测试考验,为敲开市场大门做准备。
吴光辉说:“C919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一种正确的模式,推出的一款高水准的产品。C919首先是要满足我们国内的航空运输需要,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飞机需求最多。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全球市场,这是我对C919的定位。从设计航程看,C919可以满足中国任何点到点的飞行。”
国产化
说到C919,不得不说说“国产化”的话题。C919项目启动之初“国产化率大于10%即可”的低标准,而即便是这样的低要求,当时也被一些资深飞行器爱好者认为不易实现;如今,交付下线的成品,不仅拿到了517架的订单,还拥有高达近60%的国产化率。
核心部件进口,算不算国产货?
记者了解到,C919的机头来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机翼来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前后机身来自南昌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后机身前段来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至于大飞机的“内核”,如发动机、通讯导航设备等,C919飞机选择了两条路——一是国外原厂,国内合资;二是原装进口,到一定程度实现部分国产,最终实现全部国产。“最终实现全部国产化”是中国商飞购买原装进口产品时被设置的“技术市场门槛”,也就是说,一旦某项产品被中国商飞采购,那么它最终的“出路”只有一条——逐步国产化。这是产品生产厂商与中国商飞之间的基本约定。
产品组装有什么难度?
对于已经有30多年没有碰过民用大型客机研发的中国人来说,C919的设计生产、制造达标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创新和挑战。
以纤维材料为例,C919机身的15%采用了树脂级碳纤维材料,这是民用大型客机首次大面积使用这种材料,而这种材料由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太高,在传统大型客机的使用率只有1%左右。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飞机总装车间副主任高远告诉记者,C919所使用的树脂级碳纤维材料重量轻,疲劳寿命也更长,一般金属银材料的使用寿命为20年或6万个飞行小时,而它可以达到30年或9万个飞行小时。在C919的制造过程中,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大部件的自动对接,通过激光定位和跟踪法,能使得对接精度比过去高出两个数量级。(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5月5日,世界斯诺克年度颁奖典礼在伦敦举行,刚刚第三次赢得世界冠军的塞尔比当选年度最佳球员,中国小将颜丙涛荣获年度最佳新人奖。来自山东淄博的颜丙涛在世锦赛首轮不敌前世界冠军墨菲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