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早恋不可鼓励但也不应粗暴对待

来源:平凉日报 2017-05-07 04:10   https://www.yybnet.net/

□青儿

重庆16岁的高二女生小贝,因与一男生早恋而受到父母指责,留下“遗书”出走。在警方帮助下找到女儿后,其母张女士表示要改变态度,跟女儿好好交流。

所谓“态度”,最实质的,是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一对男女生之间特殊的好感,互相吸引、接近,在当下主流教育观念中,在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都是有害的:“不利于学习”;这是否定、消灭“早恋”最正当也最有力的理由;张女士凭什么要改变态度呢?即使张女士真的改变态度了,教师不改,教育体系不改变对“早恋”的看法,张女士不成另类了吗?当另类的压力和代价,没有几个人吃得消。

在目前通行的、主流的教育观念中,“学习”是指书本知识,对付考试及升学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精神世界里的活动或事件,如果与“学习”无关,就没有关注的必要;如果会“影响学习”,就要否定、消灭之。总之,学生不需要学习如何恰当地认识、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情活动,也不需要了解和理解另一个进入自己心灵世界的人。

报道结尾部分,照例用专家和一部“正确”处理早恋问题的影片来引导家长和学生。但是用来引导的观念,和大部分家长的观念没什么区别。“现在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两人生活得更好”——仍然无视、回避学生现在已经发生、遇到的感情问题。“现在”是“将来”的准备,现在有问题不认真对待,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就无师自通地懂得并且能够恰当处理感情问题了?不了解自己,也不懂得认真对待自己生活的人,“将来”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吗”?

本来,教育的目的是“人”,人的完善、健全,包括知识的、情感的、身体的完善和健全。“人”,即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行为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曾说,“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教育本应承担“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但当下的教育屡屡将“人”排除在教育活动和教育目的之外。教育若要改革,就要从“目中无人”改起;这一最根本、最实质的问题不改,其他的即使改了,最终还是白改。能不能从“早恋”问题改起呢?虽然不那么乐观,话还是得说。

早恋不可鼓励,但也不应简单封堵和粗暴对待。对于发生早恋的学生,要引导教育他们学习人生,学习生活,这样,学习主体和学习活动、学习目标三者就统一、融合为一体,当教育对象在教育中获得了把握人生的初步能力,社会才拥有了基本合格的、健康的、正当的教育。

少男少女互有好感,就是感受、发现了对方的“好”。中学生正是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期,首先应唤醒、激发其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意识,为自己所心仪的异性,是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这个过程,同时也是责任心成长的过程。成年人担心早恋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靠封堵是下策,代价太大而未必有效;引导少男少女懂得为对方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才是教育应该干的事。初次萌生的恋情,既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也是培养美好情愫和健康价值观的良好土壤。

新闻推荐

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火场出现暴雪天气 扑火人员在火区附近公路、临时起降点待命

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火场出现暴雪天气扑火人员在火区附近公路、临时起降点待命5月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特大森林火灾火场出现暴雪天气,前指决定,扑火人员分期分批有序撤离火线,在火...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早恋不可鼓励但也不应粗暴对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