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多才多艺
李四光,湖北黄冈人,1889年生,从小就勤奋好学,15岁东渡日本学习造船,16岁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年龄最小的创始会员,小小年纪就以振兴国家为已任。不久,他回国参加推翻腐败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一气之下,又远渡重洋去英国学习,继续寻找科学救国的出路,他深知国家要富强必须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因此选学地质,从此献身地质科学。
为掌握更多的知识,除日语、英语外,他还学会了德文、法文。学习之余,他十分爱好音乐,拉得一手好提琴。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系老师威尔士常邀请李四光到家里作客。李四光常作即兴演奏,颇得大家欣赏。1919年李四光大学毕业,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接受了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聘任。此时袁世凯虽已垮台,但军阀混战局面依旧,就要返回苦难深重的国土,李四光深知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准备回国之际,他应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之邀前往法国巴黎。
谱写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
在活动的间隙,他以自己喜爱的小提琴独奏形式,谱写了《行路难》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就这样诞生了。这首乐曲的曲调与其曲名是一致的,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
因其爱国科学家的特殊身份,李四光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在李四光纪念馆中,那把曾跟随科学家一同漂泊与追求的小提琴,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1999年北京大学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音乐会,正是以曾任北大教授李四光的这首《行路难》作为序曲!(汪志林)
新闻推荐
新华社福州5月6日电(记者李慧颖)记者日前从福建省自贸办获悉,福建自贸区设立两年来,已吸引超过1000名台湾青年前来创业、就业。区内的8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聚集了300多家台资创业企业,成为两岸青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