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近日报道,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基金已出现当期的资金缺口,进入三级风险区。报告说,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144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345亿元,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基金累计结余将会被耗尽。
报道引起人们的担忧,一些媒体甚至用“崩盘”这样骇人听闻的字眼来形容养老金面临的严峻形势。
媒体的报道有些危言耸听。养老保险金虽然进入风险区,但还不能说是到了崩盘的边缘。按照我国“职保”(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下同)的制度设计,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进入个人账户逐月积累,在职工退休后的十年内逐月支取。但巨额空账说明账户并无积累,成为国家对参保职工的负债。不过这并不是说47144亿元是当下必须偿还的债务。这些债务的偿还期限是不同的,有些职工已经退休,他们的债务必须及时偿还,有些尚未退休,要等到他们退休后的十年内逐月偿付,有些尚未退休的职工距离退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这47144亿元空账是从现在起一直到未来三四十年的债务,如果三四十年中进行分摊,每年的负担会小一些。当然,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首先,养老金空账还在继续发生,而已有的47144亿元还要继续产生利息(虽然国家计算的利率很低),已有的负债加上利息,再加上继续产生的债务,养老金负债就会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其次,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在职职工人数趋于下降而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数却不断上升,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必然继续扩大。这样,包括空账在内的养老金支付问题会更加严重。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
空账的形成,是因为当年进行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时候,形成了巨大的转型成本,但当时有关部门不但未支付转型成本,反而挪用了参保者的个人账户资金转嫁转型成本。此举使这些账户有名无实,成为空账。做实个人账户曾经是前些年社保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可惜成效甚微。近些年已经不再提做实账户,空账已经被称为名义账户,不再要求做实。事实上,原来设计的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现在已经转变成为现收现付的名义账户了。
虽然名义账户上并无资金,但国家承诺将来予以偿还,所以它是一种国家负债。现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的趋向已经出现,国家采用什么办法兑现这种承诺,清偿债务呢?目前看,主要的政策选项有以下几种:
选项1,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弥补缺口。通过财政兜底解决此项债务,是国家的道义和责任所在。近些年,每年都有数以千亿元计的公共财政补贴“职保”。但随着空账越来越大,财政迟早无力承受如此重负,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就曾对财政到底对社保承担怎样的责任发生疑问。可以想见,单靠财政补贴不可能弥补被挪用的个人账户的巨大缺口。
选项2,扩大参保覆盖面。新加入的参保者是单纯的缴费者,距离其领取养老金尚有二三十年的时差,因此,覆盖面的加大可解燃眉之急。但是,由于老年化社会到来,计生政策造成的新生劳动力下降,可以想见,参保面不可能持续扩大,参保人数不可能永远增加,而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参保人数下降的问题。今天扩大了参保面,增加了参保人数,提高了缴费数额,实际上是增加了未来的负债,把今天的支付压力推给明天。事实上,由于预见到未来情形不容可观,企业和职工对于参保缺乏积极性,弃保,拒保,逃保,甚至故意降低缴费费率等现象已经相当常见。这种情势下,靠扩大参保面和增加参保人数来增加保费收入没有多大空间。
选项3,将结余的养老金进行市场化运营,进行风险投资,增加收益。这种办法的效果不无疑问。能够拿来进行风险投资的养老金数额不大,最新消息,全国已有1370亿元养老金入市。如此的体量,不管有多高的收益率,收益与近5万亿元空账相比,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我国并不存在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在混乱和动荡的资本市场中,想获得稳定的高收益,是非常困难的,谁也不能保证入市的养老金稳赚不赔。
选项4,实行全国统筹。从全国来看,养老金苦乐不均,有些地方收不抵支,有些省份却有大量结余。全国统筹,抽肥补瘦,也可以解决一时的难题,但全国统筹目前尚无进展。再说,全国统筹也不过是分配蛋糕,而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做大蛋糕。目前,建立中央调剂金的设想提上议事日程,中央调剂金制度能解决多少问题,有待观察。
选项5,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国是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有天量的国有资产,如果变卖一些国有资产,或者划拨国有资本红利和国有资本股份,理论上说,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但是,这项制度,虽千呼万唤,但至今没有出台。近日有媒体言之凿凿地说今年可能要破局,甚至有4万亿元的国有资本股份划转社保基金。可即使有这样的政策,如果看看国有企业落后陈旧的管理方式,高昂的成本,低下效益,它带来的问题恐怕比解决的问题还多。所以,除非直接变卖一些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其他如划转国资股份之类都指望不上。
选项6,延迟退休。这是最可能被重点采用的一个选项。延迟退休的职工不但不能领取养老金,还要继续缴纳保费,这么一增一减,一个职工延迟退休一年至少可以节省三、五万元的养老金支出,全国算起来,一年节省的数字可能数以千亿元计。完全可以设想,如果实行延迟退休,增加缴费年限而缩短领取年限,完全可以消灭收支缺口。所以,在化解养老金空账风险的诸种选项中,延迟退休大获青睐,现在只差具体的实施办法了。
事实上,养老金支付的风险,也不像一些机构或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一些机构之所以把问题渲染得那么严重,也不排除利益驱使这个原由。
(摘自2017年5月1日《中国经营报》)
新闻推荐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看了这句话,相信很多人会认定出自“大家”笔下。其实,它的作者是44岁的湖北襄阳人、在北京当育儿嫂的范雨素。“五一”前的几天,《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