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董志勇王培培
学有优教,既是老百姓最切实的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题中之义。为实现学有优教,德州市教育部门作出了哪些努力?实现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如何发力?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
学校建设——
指标从全省末位到名列前茅
5月5日,临邑县犁城大街北侧、渤海路西侧的临邑县第三实验小学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室内外装修,暑假后,临邑县实验小学的部分学生将分流到这所新学校。
“学有优教还得从学校建设入手,‘普九\’解决的是学有所教的问题,‘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解决的是学有优教的问题。 ”张书鹏说,建好学校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为老师、学生提供了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面貌的改善、标准的提高能够激发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改薄”以前,很多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室里只有黑板、桌椅,现在电子白板、多媒体一应俱全,老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更带劲。除此之外,各学校还配套建设了标准操场、塑胶跑道、功能室、实验室,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州市学校建设基础差、底子薄,为完成‘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任务,付出的努力要更大。 ”张书鹏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工作,采取“饱和式投入”“交钥匙工程”等一系列有力推进措施,各项考核指标从全省末位跃居前列甚至第一,从最差到最好的改变,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积极回应。
师资队伍——
从基础薄弱到充满活力
“要真正办好一所学校,拥有好的‘硬件\’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优质的‘软件\’。 ”张书鹏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部门要创造条件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
5月7日,平原县高中教师招聘面试如期举行,考生面试通过后将于5月12日参加笔试,面试前置增强了学校选人用人的自主权。“教师队伍补充方面,我们创新了很多方法,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后备教师、学校自主招聘等大大弥补了教师数量不足,改善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张书鹏说。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变化:2010年前,德州市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占0.38%,本科占33.7%,专科占43.8%,中专及以下占21.7%。 50岁以上教师占18.4%,民办教师转正占25.4%。截至去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占1.93%,本科占50.9%,专科占35%,中专及以下占12.1%。 50岁以上教师占22.2%,民办教师转正占9.6%。学历层次大幅提升、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卓有成效的举措拓展了教师的来源渠道,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发展。 ”张书鹏说,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制定出台了《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逐渐形成高端培训、市级骨干培训、县级全员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我们既有高端培训,也有基本的托底培训。 ”张书鹏说。
4月19日,全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举行。“学有优教不仅是指城市,更包括农村。 ”张书鹏说,教育不均衡现象越严重,学有优教就越难实现,因此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基层、偏远、农村学校发展,希望通过有针对性、接地气的培训,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德州教育——
从默默无闻到全国推广
近几年,德州教育一个持续的热点是改革,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一系列改革举措催生了教育的快速发展。“每个学校的基础不一样、特点不一样,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鼓励每个学校甚至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特色发展,不限定一个框,帮他们找到适合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张书鹏说。
如今,宁津县推进县域教育家梯级成长的实践和思考、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天衢东路小学积分制助力学校发展、武城县实验小学于兰心语滚动作文等成果,不仅在德州得到了推广,并推向全省,甚至全国。“原来我们默默无闻,现在越来越多的省级、国家级讲台上能够听到德州声音、看到德州面孔了。 ”张书鹏说。“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为了学有优教,让孩子们上好学。”张书鹏说,德州市教育部门将继续竭尽全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交一份百姓满意的教育答卷。
新闻推荐
市检察院向邮政北海分公司授旗。王海珍摄本报讯(记者王海珍)5月5日,北海市“预防职务犯罪邮路”活动在北部湾广场正式启动。今后,北海市将利用广大邮政员工走千家、进万户的工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