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国第24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专家指出,要合理膳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人群健康需求科学补碘,避免盲目补碘。以下关于碘的几个知识快来学一下吧。
碘缺乏有什么危害
碘素有“智力元素”之称,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须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先天畸形等,最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需要注意的是,人体摄入碘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导致疾病,科学补碘才是关键。“防治碘缺乏病既要纠正人群碘营养不足问题,又要尽量避免因碘摄入过量导致的危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连小兰说,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至关重要。临床研究发现,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U”字规律,即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
碘摄入量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的高危人群。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参照标准,正常成年人每日碘适宜摄入量为150微克,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每天为200微克。
怎样科学补碘
专家提示,对于不缺碘地区的正常人群而言,每日膳食中摄入碘即能满足需求。不缺碘地区的人群,通过适量摄入海带、紫菜、豆制品、禽蛋等含有碘元素的食物,就可以达到补碘的目的,不要为了补碘而盲目增加每日碘盐摄入量。而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和患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亢的人群可遵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使用碘盐依然是最方便有效的补碘方法。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预防碘缺乏病,这也是全球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称,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实行食盐加碘。需要提醒的是,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
准妈妈补碘最好每周吃一次海产品。专家介绍,准妈妈在备孕阶段或怀孕1-3个月开始适当补碘最佳。除了正常摄入碘盐,最好每周吃一次海产品,如紫菜、海带、海鱼等。此外,乳制品、鸡蛋、豆腐干、坚果类食物含碘量比较高,可以通过摄入这类食物补充碘元素。
相关新闻
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
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专家表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完成的各类监测或调查(碘缺乏病监测、碘盐监测、高水碘地区调查和高危地区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误区解释
甲状腺癌死亡率
跟碘盐没有相关性
最近,有关我国碘营养过量、停止食盐加碘的呼声不断。根据全国193个肿瘤登记点覆盖2亿人口的癌症监测数据,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食用碘盐监测数据的初步相关分析显示,碘盐消费量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反碘盐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止甲状腺癌发生有保护性作用,碘盐和甲状腺癌死亡率无相关性。
另外,近年来,全球很多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专家称,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本组文/图据新华社、《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是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承诺,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重要指引,也必将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