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虚拟药库”要谨防“虚拟服务”
盛会
取消社区医疗机构的药房,通过互联网虚拟药库增加药品存储量;医生开出电子处方后,患者可在家等候药品上门……这样的药品供给方式正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开展试点,并将于今年年底在全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开来。(4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在“互联网+”浪潮下,“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新鲜事层出不穷。北京市石景山区探索推行药品供给方式改革,建药品配送中心交由药企管理,用药网上配,并且免费送药到家。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社区医院药品供给方式,实行“虚拟药库”,等于是把药品配送企业变成了社区的药品储备库。以前,受限于社区医院的空间和人力,社区医院只能存放四百种左右药品,现在社区可为居民开的药品达到了近千种,并且不用担心人手不足、储存药品空间不足。可以说,“虚拟药库”是一项双赢之举,既有利于提高药品配送效率,又便利了广大群众。
不过,“虚拟药库”在对传统经营模式发起挑战的同时,也对相关服务提出了挑战。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环节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的第三方配送机构难以满足特殊药品的配送需求。“虚拟药库”出现之后,取消了药房,原有传统管理模式被颠覆,但由于药品对储存、运输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保证药品储存过程符合要求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虚拟药库”如何确保药品安全,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
“虚拟药库”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在具体推行的过程中,必须谨防“虚拟服务”。为此,有关方面要加强对“虚拟药库”的监督管理,对“虚拟药库”运行中的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实行严格监管,防止药品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同时,还要探索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有效解决好传统药房的供需信息失配问题,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和有效对接,切实提升“虚拟药库”的供给效率。相信,只要有关方面能本着务实为民的理念,多在服务上下工夫,“虚拟药库”就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好应有作用,并受到群众的欢迎。
新闻推荐
图为5月12日,在走村入户时,周源和一名小孩玩耍5月12日清晨,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深处,青片派出所民警周源背着发黄的旧背篼出发了。他要去10多千米外的山上,看望贫困户何大姐一家。周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