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整治一年后,木直街是啥样

来源:皖南晨刊 2017-05-16 20:41   https://www.yybnet.net/
夜晚的木直街。

2016年5月,市区木直街的夜市烧烤摊主们正在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搬离木直街或另寻发展项目。多数烧烤摊主选择了搬离木直街转投星隆国际小吃街。一年过去了,木直街的整治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木直街,看看这里的情况。

市民:整治效果要点赞

曾经,木直街一到晚上,就很热闹,各种百货和烧烤摊点近200家,聚集大量人气,木直街也是“油光满面”,卫生十分不堪,噪音污染也接连不断,居住在这条街的居民年投诉量达200多起,木直街的整治也由此展开。

如今,整治行动已近一年,5月10日夜晚9时许,记者来到木直街,曾经“未到街,先闻味”的老感受早已没有,清爽空气下的木直街还是热闹依旧,曾经的那油光满地的街面已是素朴干净的模样,缺少了烧烤摊的吆喝声和烟味,逛街市民多了一些轻松与自在。

一位经营十年左右的服装店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木直街烧烤摊整治过后,店里的烟味便没有了,客人在店内呆的时间也长一些了,生意基本没有被影响。一位正在买衣服的女市民告诉记者:“一年多前,下班来这里逛街买衣服,满街都是烧烤的味道,秋冬季晚上来,回家一身烟味,要洗头换衣服。”其他顾客接受采访时表示,整治后再来逛街,扰人的烟味没了,卫生情况也干净许多,少了许多的嘈杂声。

民族商城的居民周女士也对整治效果满意,她说:“住在木直街,每天晚上都会闻烟味,真的很无奈,身体不好需要休息,隔音效果又不好,现在整治过后效果真的很好,再也不吵了。”多数受访的市民表示,木直街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非常认同当初的整治行动。

摊主:改变带来新思路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餐饮类的老板抱怨,来木直街吃夜宵的人流量下降,销售额降了35%。一位在木直街摆摊七年的何先生告诉记者,整治前他们卖的玩具,一天最多卖近300元,整治后现在一天平均200元不到,影响并不大。记者又询问了几家其他类别的店面,除餐饮类店面,其他生意基本影响不大。

记者了解到,以前来木直街消费的“食客”多数有三个去向,一是去星隆国际小吃街;二是去市中山西路和敬亭美食街;三是网络点餐逐渐盛行,在家吃夜宵正形成常态。

在木直街摆摊贴手机膜的黄先生表示,人流量下降带来的生意量减少是现实,但自己也不应该只埋怨这一点,既然做生意就要做出点特色,与其靠“烧烤”,不如在生意上多做点活动来改变,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我建议大家在销售上多做些活动,老百姓买东西又不是光靠‘烧烤\’,还是商家的产品本身与活动才是最关键的。”

部门:常抓不懈,投诉量由200起减至5起

市城管局市容城南大队队长张林谈起木直街难点整治时表示,2016年5月28日开始的整治行动,至今也接近一年时间。在整治期间,市容大队不仅针对居民投诉最多的油烟、噪音、卫生三个方面着手,而且还设立了专项整治队伍,白天对木直街常规检查,每天17点至22点进行专项重点检查,对回流的烧烤摊点进行及时整治,还不断提升夜间街面百货摊点地点规划,让老百姓对整治有了新的认识。

“当别人以为我们是一时兴起抓整治的时候,我们却做到常年抓,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这一年以来,市容支队付出许多艰辛的汗水,终于换回来了老百姓的认可。”张林介绍说,从整治第一天至今,市民的投诉量由整治前的年平均200多起,直接降到了一年只有5起投诉的水平。

据介绍,下一步,市容城南大队还将结合木直街新设立的明清建筑进行景点景观综合治理,用更加严格的管理机制,针对“明清一条街”与木直街交叉的现实情况,进行更加人性化与制度化双结合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与提升木直街的整治成果。

新闻推荐

我国物流领域 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

新华社上海5月14日电(记者何欣荣)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圆通速递牵头承建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近日在沪揭牌。这是我国物流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加快破解物流快递行...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整治一年后,木直街是啥样)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