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迎来十周年之际,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经济发展造就财富“新面孔”
报告指出,居民创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一代企业家的人群占比明显下降,二代继承人和职业金领的比例则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约90%的高净值人士晋升高端富裕人群时间不足十年,其中更有约70%是在最近五年致富。从2006年的18万人跃升至2016年的158万人,高净值人群规模十年间翻了三番,这相当于过去十年间,每天有接近400张“新面孔”跻身千万级以上财富人群。相比之下,人均可投资资产仅小幅上升约10%。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愈发重要的财富助推器,市场的推动和约束力量逐步增强,创富的机遇和守富的风险必然共存,财富流动性日益增强。
财富区域分布更均衡 沿海内地轮番领涨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仍是私人财富的重要聚集地。但是,从财富增速的角度看,近年来大量的创富机遇并不仅限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先后成为高净值人群规模增长的领头羊,这无不显示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核心区域向全国拓宽的态势。考虑到政策倾斜的持续利好和深入实施,未来社会资源和资金投入将加速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区域,上述地区的财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全国财富区域分布有望更均衡。
境外投资持续稳定渗透 境外配置进入理性发展
报告显示,随着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经验的不断丰富,境外资产配置开始回归理性化。出于分散风险和追求收益的目的,境外资产配置自2011年起成为投资热点,人群渗透率持续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净值人群的人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逐渐趋于平稳,2013年以来大致保持在20-30%的水平。随着对境外投资风险及复杂度的认识逐步加深,高净值人群更加看重境内外资产配置和动态调整、优质资产筛选和风险管理,境外资产配置从早期的试水增量阶段逐步进入到理性发展阶段。可以预见,随着规范资金出境的政策继续从严执行,高净值人群将重新审视境内外投资机会,境外资产配置将进一步回归理性。
本报记者张翌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亓敏)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的评选结果,陕鼓集团凭借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的探索,以及在能源绿色、高效、循环、综合利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