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苗
上周,分歧较大的话题竟然是深圳和广州地铁对于我们女同胞的关爱。先站个队,我拒绝这种关爱。
深广两地先后于6月26日和28日启用了“女士优先车厢”,不同的是深圳试点启用了4条线路的首尾车厢,覆盖整个运行时段;广州试点了一条线路的一节车厢,仅在早晚高峰期适用。媒体首日探访发现,深圳女士车厢里有一大半都是男士。不少男同胞说,实在是没看见引导标识;也有网友彪了,“高峰期能挤上车就算赢,管你是什么车厢”……不过,这大写的尴尬并不是我反对的理由。
按照相关方的说法,试点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夏日地铁拥挤环境下女性可能遭遇的性骚扰。初衷是好的,但完全经不起推敲。根据深圳地铁乘客服务热线的回应,一般情况下一节车厢的男女比例为一比一,这也与我们乘坐公共交通的观感基本一致。非高峰期车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有没有专用车厢影响不大,讨论的重点还在于早晚高峰。
即使是深圳,一条试点线路也只两节车厢,可按照男女一比一的比例,即使这两节车厢塞满了女同胞,也总有人挤不上去不得不去其他车厢与男同胞为伍(没有歧视的意思哈)。这些女士面临的性骚扰概率降低了吗?如果遇到骚扰,是否会被嗤之“穿这么少还不去女士车厢”?所以,这种关爱真的能带给我们安全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把一半车厢都弄成专用——对不起,那就不叫专用了,那叫性别隔离。脑补一下那个画面,文明该是倒退到了哪个世纪?据了解,目前设有女性专用车厢的有日本、韩国、印度、墨西哥、巴西、埃及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只能保守地说,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都不是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受保障程度较高的典范。我们为何要向他们看齐?
据报道,“女性车厢的设置得到了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高层的推动”。专题调研人员表示,此举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彰显城市人文关怀”;另有调研员表示,此举可让地铁成为“展示两个文明建设重要窗口”……“彰显”和“展示”并无不妥,但若仅有这些好听词儿的表面意义,此举还是不要也罢。
若真是关爱我们,还不如在地铁多多设置类似“遭遇骚扰请大声说出来”的醒目标识,鼓励女性勇敢,也鼓励身边更多的人勇于提供帮助。文明要能落地实践,才能生根开花。
我接受另一种关爱,即腾讯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限制登录时长等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尽管此举有危机公关的嫌疑,但仍然值得肯定。漫漫暑期,若是放任,又有多少孩子要日夜“横屏”……不过,这“三板斧”的要诀似乎仍然在于“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但也正是实名认证可能存在bug,比如未成年人想办法拿成人的身份证来认证呢?对于这个问题,腾讯科技微信公号小编是这样回答滴,“孩子的成长要靠家长、学校和自我共同努力。讲真,拿父母手机玩游戏的(孩子的)家长,是不该好好反思下。”一时间,竟也找不到话反驳,因为关爱未成年人,真的需要各方合力。
另一方面,指望腾讯左手管右手,真的靠谱?实行严格明确的网游分级制度,并配之以严谨可行的防沉迷措施,恐怕才是长久计。总之,监管得跟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30日至7月2日,全市普降大雨,部分地区大暴雨,迎来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7月2日,受强降雨影响,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短时积水现象,城防指迅速行动、紧急布置,全员应对强降雨,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方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