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14亿中国人心中只有一个美猴王。——题记
小时候最喜欢看孙悟空打妖怪,挥起如意金箍棒甭提多帅气;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看“三打白骨精”那一段,阴森森的让人瘆得慌;小时候看到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总会红了眼眶,当悟空被唐僧误解要被赶走时也会忍不住落泪。可是,从小到大,不管《西游记》播了多少回,不管我看过多少回,总是会错过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一段。后来在六小龄童的自传《行者》中看到这么一句话:“天地本不全,要努力,但也不要过分强求。”是啊,天地本不全,取回的经书亦是有残缺的,何况幼时追剧?
如果有人问孙悟空长啥样,我想大多数人心中蹦出来的会是六小龄童扮演的那个孙悟空吧?炯炯有神的火眼金睛、瘦小的身板、灵活的身手,加上耍得一手一流的棍法,活脱脱的猴王再世。他说:“吴承恩赋予孙悟空生命,我要赋予孙悟空灵魂,并且让孙悟空真正腾飞起来。”虽然我们吐槽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一毛钱特效,但是我们从未否认老一辈演员为此做出的努力;虽然86版《西游记》的特效简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拍摄的用心,86版《西游记》用我们祖国的风光拼合成一条瑰丽的西游之路,再看今日的电视剧能在室内完成拍摄的就不斥资拍外景,不免有所失。
曾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他从来都不是斗战胜佛,他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紧箍咒之所以能禁锢他,是因为紧箍咒是他自己带上的,能禁锢他的只有他自己。”在我没有完整地看完《西游记》原著前,对《西游记》的认知大多来自电视剧。六小龄童在他的自传《行者》中说:“没有紧箍咒,孙悟空到不了西天。”“孙悟空在乎的并不是‘斗战圣佛\’的名号,而是我齐天大圣圆满地完成了取经任务,你认同我的成就就行了。”齐天大圣也好,斗战胜佛也罢,他永远都是那只童心未泯的美猴王。
不能否认的是,在我慢慢长大,渐渐步入社会之后,变得成熟走进成人的世界的同时,孩提时代的童心也在慢慢丢失,而孙悟空的成长是个例外。“悟空虽然心智成熟但又童心未泯,他降妖捉怪的英雄形象让我们尊敬,而他顽皮的本性和充满童心的性格又让我们倍感亲切。愿我们都能有悟空这份责任意识和英雄气概,同时又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童心。”这是书中最触动我的一段话。童年与我们渐远,成人的世界风云变幻,童心一定会被外界强迫泯灭吗?小孩子们喜欢孙悟空不仅是因为他神通广大,更是因为他的天真,每次看《西游记》听到孙悟空的笑声总会不自觉地笑起来,这大概就是童心吧?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的一条微博:“白龙马逝去,他们老去,人们总是擅于忘却。”我也不例外地“忘却”了,紧跟着时代的潮流追一部又一部特效华丽的电视剧。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一脸一世界,一角一人生。”我不禁感慨:六小龄童虽然演过许多角色,这些角色加在一起也抵不过一个孙悟空。通过六小龄童的微博我知道他在宣传中国的猴文化,在举办读者见面会,我决定任性一回,去见见童年的大英雄。
所以就有了今年三月的杭州之行,杭州萧山新华大厦三楼书语间,在读者见面会准备开始的时候,人潮汹涌,人群躁动,主持人说的话很多,我只记得一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们心中只有一个美猴王。”很多人向台上看去,一个会移动的红色帽子映入我们的眼帘,近一看,上身着红色改良中山装,脚踩红色休闲鞋,他最爱的中国红,我们最亲切的中国红,是了,那就是陪伴我们整个童年的美猴王了。人群中传来欢呼声、掌声,而我被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周遭人群的激动压得异常平静。
“读者朋友们下午好,阿弥陀佛。”我站在内场的最后排,前面的人群挡住了我的视线,我依稀能想象出他双手合十的虔诚。进行一系列的客套感谢与互动之后,六小龄童舞起了猴棍。小时候感叹孙悟空的金箍棒耍得一流,后来知道有特效这种东西,又感叹这段特效堪称全剧最高端,如今亲眼见到六小龄童耍起金箍棒,一根金箍棒在他手中晃成无数根金箍棒,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六小龄童的棍法是日积月累起早贪黑的苦练才成就一份经典,就如孙悟空的本领亦不是天生的一样,孙悟空的本领亦是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跋山涉水一点一滴学来的。
签售总是这样:等待漫长,而正在经历的珍贵却又转瞬即逝。签书的速度极快,我是一百五十名之后,不足五分钟就已经轮到我,本来想着亲自给大圣拍个照片,留个纪念,谁知我的照相机还未准备好,大圣就已经签好了我的书。我得再次承认我是一个嘴笨的人,我站在大圣面前却不知该说什么,当我反应过来他给我签好了的时候,能做的唯一反应就是和章金莱前辈相视一笑,内心默默地说:“我很喜欢你演的美猴王。”这也算是给我的童年一个交代。
活动前,我看到有小朋友捧着书认真地阅读,偶尔问她妈妈:“活动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美猴王?”问完了继续读手中的书,似乎周遭都与她无关,即使等了许久也不抱怨,这也许就是我们曾有过的童心吧。我亦看到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拿着相机在场内转悠只为了拍照,在六小龄童出场后紧跟其后,想要给六小龄童拍照,却被工作人员制止,他又在周围抓拍,并不烦恼,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童心未泯吧?亦有人抱着一摞书——大概有十本,说:“难得六小龄童来萧山一趟,多签几本做纪念。”
以前总觉得自传写的多是一些无聊的内容,并不能吸引我。翻开《行者》,仿佛翻开一本小说,六小龄童的大半辈子就在这一本书中,如他所说:“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读完书,我看到了他心中的灵山:为了他的哥哥小六龄童,他要努力成为“美猴王”;美猴王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扎根之后他想着传播中国的猴文化,“猴戏属于中国,不姓章。”也许,你会通过一个角色认得一个人,而你,要通过一本书才能了解一个人。
记得有人问过章金莱前辈这么一个问题:“孙悟空这个角色给你的光芒盖过了你的其他角色,你会觉得伤心吗?”他说:“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是啊,我们总想功成名就留名千古然后去做许许多多事情,却忘了专心去做一件事。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是《行者》给我的最深印象,也是章金莱前辈最让我佩服的人生境界。当你迷惘时、当你埋怨生活时,想想西游的故事吧。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佳欣)商务部3日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零售业发展情况,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呈良好势头,实体业态普遍好转,并且零售企业多业态、跨界发展,信息化驱动成主流。根据商务部数据,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