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30年来,他每年200多天“泡”在农牧区,搜集案情线索,化解矛盾纠纷;身为汉族的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语,被誉为“游牧检察官”“听得懂的法律”。
他,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业务监督管理部部长、一级检察官潘志荣。
“党员必须为老百姓着想,这是党员的立身之本。”潘志荣感慨。
潘志荣深深热爱检察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牧业机械化中专院校毕业、曾是检察业务“门外汉”的他,开始刻苦背诵法律条文,潜心钻研业务,一本《蒙汉词典》随时带在身边,后来又通过自学取得法律专业大专文凭。几年后,他便成为蒙汉兼通、业务突出的专家型人才;至今,他办理的6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
在严把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防线的同时,潘志荣注重司法为民、服务社会。他走遍了全旗77个嘎查村,巡访过近千个牧点。他将“会蒙语、懂民俗、守诚信、干实事”作为工作信条,把一串串辛勤的脚步印在广袤的草原上。
“法制的目的是教育,法治的实质是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潘志荣说,法律要惩戒恶行、保护弱者,必须保证司法公正。2011年的一次走访中,他得知一位村民将另一位村民殴打成重伤,做了开颅手术,警方未立案。在他的监督下,伤者得到赔偿,行凶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春天,一个未成年少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其母亲上访说,户口有误、孩子不满16周岁。潘志荣利用一天半时间查清其母所言属实,未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有群众反映一些本不该享受“贫困户”待遇的人领着国家补贴。潘志荣经调查建议,达茂旗民政部门核查发现村里上报的300多个“贫困户”不符条件,及时予以取消,并将真正需救助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每到群众家里,潘志荣像走亲戚似的“拉家常”,然后再谈事情。“你大爷、大娘地叫,人家也会尊重你,跟你说心里话。”他说。他制作了5000多张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在走访时发放给群众。他的手机里存有320多名群众的电话号码,半夜都有群众打电话向他咨询问题。
“确实是个好干部!”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乡)达布希拉图嘎查(村)银盖河牧点群众付有计告诉记者,邻居在他家草场上挖鱼塘做生意,为此两家闹矛盾将近10年。去年潘志荣得知后多次给他们调解,双方让步言和,“现在成了互帮互助的好邻居,小潘真有办法”。
9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潘志荣等10名同志“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荣誉称号。去年,潘志荣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殊荣。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日电)
新闻推荐
国庆长假,高速路全线拥堵的同时,上海各景区客流略降,舒适度提高。10月1日早晨6点半,上海外滩迎来国庆第一批游客。视觉中国图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旅游局获悉,国庆中秋长假第一天(10月1日),全市135家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