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
10月初的湖南天气渐转凉。在湖南省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53岁的粟田梅身着传统侗族蓝色布衫,戴着头巾,熟门熟路地坐在一架古老的斜架式织机前。她的学生们——村里的妇女围拢上来,大山里的“侗锦织造技艺小课堂”讲学开始。
粟田梅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坡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将侗锦织造这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传播出去,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她的人生梦想。
为带领群众致富,她成立“学堂”雄关侗锦坊,把侗锦织造技艺免费传授给当地妇女,带动4000多人走上侗锦织成的新财路。参与织锦的妇女年收入最高超过3万元,平均年增收5000多元。
侗锦产业的发展,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可以照顾小孩、老人。”35岁的龙练霞是基地的“新生”,经历了外出务工,回到家乡学习侗锦织造的过程。
现在,小山村里生产的侗锦远销到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全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500多元猛增到2016年的3500多元。
在71岁的老支书龙志銮口中,粟田梅“笋子好,不长虫”,这句话在当地的意思是为人踏实可靠,心眼实在。
文坡村百姓日子富起来的同时,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成了粟田梅的又一个目标。
“别的书记从不拆牛圈,你来了就要拆?”“一个女干部的名堂可真多”……粟田梅苦笑着回忆起当年村民们的不理解。
担任村支书7年来,粟田梅和村支两委多方争取,先后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篮球场、团寨民族综合楼、人饮消防工程建设,新修机耕道和水渠2000多米,修建了500多米的青石板进户路。2016年,村里还建成了集篮球场、舞台、停车场于一体的700平方米的综合文体广场。
“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也有了环境意识。”通道侗族自治县司法局驻文坡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康剑雄见证了村里的变化。4年前,他曾是牙屯堡镇的大学生村官。
“当村干部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牙屯堡镇人大主席莫东林对记者说。在他眼里,粟田梅是一个“有勇气、有一颗为群众奉献的心的基层女干部”。
“老百姓对我的认可让我渡过许多难关,我的愿望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既然选我做村支书,就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粟田梅觉得村里的发展还不够快,村民的生活还不富裕,还要带头奋力往前奔。(据新华社长沙10月7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郭翔管建涛邹明仲“水稻不是出米率越高越好,我们要求出米率不超过70%。”吉林省松原粮食集团董事长宝蒙权说,“这是为了防止施用剧毒农药”。该公司今年认证了10万吨绿色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