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55岁的华山独臂挑夫何天武,每天都背着140斤货物,要走完2公里的山路,还没到金锁关,胸前的衣服已湿透,豆大汗珠滑过脸颊,气喘得急,腿也在打颤。上华山近18年来,何天武挑遍了华山各个山头;如今,华山挑夫也从200人已剩下不到20人。(10月6日《澎湃新闻》)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共同的工作目标。基于此,笔者认为,从以人为本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挑夫的减少,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纵观历年来,不仅华山景区有挑夫,在其他景区和交通枢纽也有挑夫,比如重庆码头就长期活跃着一批“棒棒军”,而泰山的挑夫更是因作家冯骥才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纪实散文《挑山工》被世人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泰山的一道人文风景。然而,我们应当知道,在这些独特的人文风景背后,是一层层异常沉重的生存压力,是一段段充满辛酸的穷困历史。挑夫为了自己、为了家庭,煎熬着自己的身心,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多少挑夫在超强度的劳作过程中,非死即伤,结局悲惨,令人叹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沧海桑田,今非昔比。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注定要使一批又一批的挑夫摆脱只能靠出卖苦力才能生存的命运,注定要使他们成为“过去的风景”,与全国公民步入同奔小康的快车道。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不仅华山的挑夫逐年减少,其他地方的挑夫也在不同程度地减少,例如2011年重庆市社科院发布调查报告,记载了重庆主城的“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我们应当乐观地看到,这一批批挑夫的“消失”,不是被码头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挤走,而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功地实现就业的转移和创业的转型,进入适合他们自己的发展领域,共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着党和政府的关怀。
也许还有人认为,挑夫是一种“精神品质”和“文化符号”,是一种独特的“乡愁”;可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更是一种在求生底线和被逼无奈的环境下形成的“符号”和“乡愁”。因此,让这种“符号”和“乡愁”消失,换来这批贫困群体的幸福生活,何乐而不为!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虽然金州勇士在2017NBA中国赛深圳站中被年轻的森林狼逆转,但移师上海再战,库里、汤普森和杜兰特集体发威,联手砍下90分,帮助勇士队142比110大胜森林狼,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