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不通”的新闻引发关注。上海公布,10月1日至6日,上海已抓拍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行驶的违法行为1812起。无独有偶,10月1日、2日两天,江苏省公安交警部门就查获了“非紧急情况下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行驶或停车”的违法行为4874起。
既然应急车道如此重要,为何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还是如此频发、居高不下?
这其中就有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的原因。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将被罚款200元,记6分;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罚款200元,记12分;驾驶营运客车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罚款200元,记6分。在处罚过程中,即使顶格处理,有的驾驶员也不以为然、丝毫不觉肉疼。
将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特别是应急车道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还需要多方持续发力。首先,监管部门、立法机构要从法理上进一步留出依法治理的“应急通道”。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安全是基础价值。不同于其他事物,平安、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单凭个人无法提供,必须由政府提供、保障,个体积极配合参与,进而打造“个人、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格局。
其次,需要创新治理方式方法。不妨搜集整理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将其制作成图文并貌的展板深入服务区、收费站、社区、机关、学校等进行宣传;对属党政机关的车辆违法的,一律将其违法信息通报其所在单位纪委、监察部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集中曝光一批非法占用应急车道的违法当事人,营造出严管氛围。
最后,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现代社会,诚信是对社会最好的馈赠。前段时间我去深圳,看了天安云谷社区管理新样态,其中的云运算、云社区、云治理震撼无比。按照此方法、做法,对高速公路上的违章行为治理,完全可以通过智能+、互联网+的渠道进入政府管理平台、个人征信系统,既能对违法者形成震慑,也能规避有关部门息事宁人、选择性执法的空间。转自《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谁办案谁负责 谁决定谁负责 ——聚焦最高检新司法办案机制五大热点问题
核心提示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10月起正式运行新的司法办案机制,进一步明确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要求。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司法责任制改革乃至司法体制改革中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