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十一黄金周,离今年的“双11”也就没几天了。据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双11”期间,全行业快递处理量预计超过10亿件。盘子大、任务重,快递业如何“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大数据预测:把商品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从2006年的26万件到2016年的6.57亿件,天猫“双11”创造了全球快递业的奇迹。从历史经验看,快递业每年的峰值会变成下一年的常态,今年“双11”仍有一场硬仗要打。虽然包裹数量逐年增长,但电商通过快递发货的时效一直在提升,包裹发送量过亿的耗时从2013年的48小时降到2016年的12小时。这其中,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菜鸟网络副总裁史苗表示,今年“双11”的一个重要看点是“前置仓”的下沉。所谓前置仓,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挑选出高频次购买的商品,放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里。
机器人助阵:快递物流越来越智能
智能算法、自动化流水线、AGV机器人……走进菜鸟网络位于浙江嘉兴的一个智能仓库,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无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智能仓库,从收货开始,商品就被流水线送入指定区域,智能设备再将商品送往指定货架存储。哪怕货架有7层楼高,智能设备也能灵活地将商品上架或者取出,并且能保持稳定。
而在发货阶段,包裹拣货完成后,也会被自动贴上快递面单,就连最后的封箱也是机器完成,最后被送上高速分拣机,根据不同去向进行分类,整条设备1小时可以分拣超过2万件包裹。“在收货、分拣和运输等环节,智慧物流对快递行业的改进非常大,基本消灭了爆仓和积压现象。”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快递管理处处长余艳说。
多元化配送:资源向末端网点倾斜
大数据也好,智能设备也好,包裹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离不开最后100米的末端配送。相比以往,如今的末端配送正变得日益多元化。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约4万家菜鸟驿站、近20万组智能快递柜和数十万快递代办点。这些场所将与快递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安全的配送服务。
尽管如此,当前约90%的末端配送仍由快递员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核心地带有超过1/4的快递网点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如何稳住基层网点,是快递行业面临的大问题。一业内人士表示,“双11”期间,韵达将通过租借各类仓库,分离发货件和到货件,提升网点的派送效率。据《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洋洋恢复得很好,你放心吧。”10月10日下午,刚从重症监护室探视完小儿子的谢先生向病床上的妻子葛女士说。“那就好,那就好。”她欣慰地笑起来。2天前,这对夫妻15个月大的小儿子洋洋因先天性胆道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