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bbs.chuzhou.cn/thread-345569-1-1.html
我是一条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活了至少有几千年。
那一年,我正与同伴们在水中嬉戏,听到岸上有两位夫子在讨论: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我是一条快乐的鱼儿,那位在濠上观鱼的夫子是我的知己,他懂得我的快乐。
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岁了,但我几千年来,就在这水里游来游去。我听到人们在我耳边唱歌,仰视岸边人家的袅袅炊烟。船儿在河里来来往往,风帆过处,留下了人间多少的悲欢离合。
我知道了我游弋的地方叫淮河。
我深爱着人类,我在水里,他们在岸上,我听得到看得到他们的一切。
那一年,我看见密密麻麻的人在辛苦劳作,在他们的交谈中我听到是皇帝朱元璋在建造中都城。我和我的同类栖居于濠水之中,迎来送往,聆听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对此地的吟咏,“重城壮且丽,飞观高百尺”,“虎踞龙盘圣祖乡,金城玉垒动秋芳”……我为身居此水中此岸底而自豪不已。
几千年来,黄河多次溃决夺淮。大雨大灾,小雨小灾,降雨季节集中,给淮河两岸人民造成灾难。他们携儿带女逃荒讨饭,鱼儿也跟着流泪。世代治理淮河的辛苦劳作,都有我们鱼儿的呐喊鼓劲。
这一年的七月,气温高极了。我原本沉入水底享受清凉,却被岸上热闹的声音吸引,原来是一群文艺家冒着酷暑走淮河,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游弋在七月的淮河。
在这里,新农村的建设令人咋舌称奇。现在的乡村既有着城市的各种文化设施,还保存着乡村的淳朴和清新。高楼林立,小桥流水,处处绿树红花,文化广场随处可见,文艺家们感慨良多。
气势磅礴的进洪闸工程,千里淮河第一港——凤阳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运网络密集交织,比这高温热浪更激发着文艺家们的热情,鱼儿们跟着他们,一处一处地惊叹。
我在水里多次听到岸上的人们说到小岗,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孕育、诞生了沈浩精神。如今好人善举、孝心善行已经成为小岗村新的亮丽风景,为建设幸福小岗村凝聚着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作为一条不知道几千岁的鱼儿,凤阳花鼓的老调新曲,我都听得耳熟能详。远古说是讨饭上坟使用,如今成为许多人喜爱的表演项目。这种表演形式流传大江南北,影响很广,人们把打花鼓、秧歌泛称凤阳花鼓。那天我看见远方来的文艺家们兴趣盎然地拿起小锣小鼓,逐一学着表演,与当地村民歌舞同乐,我在水里亦歌亦舞。
我是一条快乐的鱼儿,我更多地喜欢和我的伙伴们在水里游弋,尤其喜欢跟随着人类的脚步,倾听着他们对自然风光的赞叹,那些美景地理的美好传说,他们歌颂勤劳勇敢,歌颂善良正直,歌颂爱情亲情,鞭挞丑恶卑鄙,我甚至能背诵他们的吟咏之语。
如今,我悠游在这万顷碧波、静谧安宁的水底,湖上游艇如梭,渔帆点点,湖边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每至傍晚时分,霞光满天,远山叠嶂,如在烟雾之中。夕阳西下,云天万里,邻人相携着谈今论古,散步于古城墙下,那一排排垂柳,拂过河岸,拂过河岸上的人,便是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我亦是一条快乐的鱼儿。
新闻推荐
杨秋燕雄安新区开通领导干部手机直通车,获得不少网友点赞。公布领导手机号码,让领导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沟通,有助于干部更好地了解把握基层真情实况,最大限度拉近领导和群众的距离。领导日常公务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