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在介绍新脉冲星发现过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董瑞丰、齐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日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了2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编号分别为J1859-0131和J1931-01。前者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后者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2颗脉冲星分别由FAST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
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介绍,FAST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并已开始系统的科学产出。目前已经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未来,FAST有望发现更多守时精准的毫秒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做出原创贡献。
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宇宙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淹没,目前只观测到一小部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FAST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
脉冲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极其稳定,准确的时钟信号为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澳大利亚科学及工业研究院Parkes望远镜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在发布会现场表示,FAST的调试以及逐渐产出成果,是目前国际天文学界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
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之中,其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是目前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新闻推荐
助力制造业强国梦想,奏响“新蓝海”时代强音——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就综述
石刻大师刘能风在一尊“千手观音”石像上仔细雕琢□新华社照片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我国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比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