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现场节目组供图
继此前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后,9日晚,由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的《中国民歌大会2》落下了帷幕。近10天在央视黄金时段的播出,32名民歌手演唱的多样态中国经典民歌,以及民歌知识的普及,让这档节目多次占领综艺收视榜榜首,成为向全民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阵地。昨日,节目总导演邹为在微信群接受了全国媒体的采访,透露《中国民歌大会2》的幕后制作故事。
让观众像看电影一样看民歌
在《中国民歌大会2》中,歌手们演唱的中国经典民歌深深吸引了观众,不少网友对伴随民歌演唱,与之情境交融的布景印象深刻。
邹为透露,节目编导在每名歌手演唱歌曲时,都精心安排了伴舞,对每一首民歌的背景画面都认真设计。“要让观众像看电影一样看民歌。”邹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节目进行了视觉创新,“围绕民歌的本地性和本民族性,舞台上呈现了很多大型的道具,而这在以往的文化节目里很难见到”。
此外,数字化视频包装、虚拟元素构建、舞台机械变化、威亚技术……都被尝试性地运用到这一档民歌文化节目中,“综合地围绕一首民歌去打造视觉景观”。用邹为的话说,这档节目如今大受好评,一大原因是顺应了电视文艺进入“精修时代”。
32名民歌手+百人团个个“身怀绝技”
《中国民歌大会2》此次对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不仅在视觉上,热爱中国民歌的马来西亚小朋友、辞职后致力于保护传统民歌的满族姑娘、各民族年轻的传承人等组成的场外“民歌百人团”也让民歌竞技别开生面。
“很多观众评论选手和百人团是亮点。确实,这次我们的选手是百里挑一,百人团也是个个身怀绝技——他们都是有民歌故事或者民歌情结的观众,个个站起来都能唱民歌。选手和百人团交相辉映,让节目非常好看。”
郭兰英、胡松华、德德玛等歌唱家的问答点评环节,则是邹为最满意的环节之一,“问答环节好比是药引子,继而嘉宾深入浅出为观众讲解民歌知识,以及与民歌相关的服饰、饮食、地域、历史文化。重点是,这样的点评观众听进去了,感觉并不枯燥”。
邹为认为,《中国民歌大会2》之所以在播出后反响强烈,是因为选手输赢不是节目方向,“节目更多是带领观众了解民歌故事、民歌知识,对于传统文化节目我们算是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谁说文化节目不好看?主要还是在内容和含金量”。
邹为透露,本季大赛总冠军、内蒙古姑娘乌英嘎,眼下已经引起了春晚剧组的关注,“我也很希望她能踏上央视春晚舞台”。
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十九大新闻中心启用首日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