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在即,快递公司每年最繁忙的季节要来了。这让快递涨价、快递纸箱污染、快递行业降本增效等问题,高频次跃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眼帘,也构成大多数人对“物流”这个概念最粗浅的认知。然而,物流其实只是“供应链管理”下的一个环节。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如何理解这一举措的信号意义与内涵?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祥锋,对此进行了解读。
美国最早把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果说自然界有生态链,那么任何一家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一定有一条“供应链”。
如果我们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的话,则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干、枝与干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是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明确。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把物流定义为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开始将物流的概念向供应链转移。21世纪以来,前十年,供应链概念的发展以注重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最精准的服务送抵客户为主要关注对象;2010年之后,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背后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
世界上最早把供应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是美国。早在2012年,美国就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这份《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物流开始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
英国学者马丁·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间的竞争”,各个国家已经将供应链平台的竞争作为国家竞争的主要支撑。
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
美国为何会在2012年提“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因为其实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是“外包”策略的最大受益者。但经过一个长时段的实践,他们发现,虽然全球资源和产能都为我所用,但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明显下降。由于他们总是把生产外包出去,导致运营管理层离市场第一线的奋斗太远,光跟市场数据打交道,并不能帮助他们敏锐捕捉到市场上的最新风向,一不小心就会与时代脱节。这让他们开始警醒,光是把别人的生产组织起来直接卖给消费者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毫不夸张地说,好的供应链管理和创新,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看不见的商业基础设施,长远来说,足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这也是越来越多国家会把供应链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的原因所在。
时机准确,意义重大
“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这么深度地融入全球经济生活中。同时,我国对全球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需要通过提升供应链水平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出台意见,时机非常准确,意义非常重大。”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供应链能否高效运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个国家供应链的水平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们国家出台过多项国家战略,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等。在这些战略的落地实施过程中,都少不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供应链运营、发展模式的创新,都需要用供应链思维来运筹帷幄。
新闻推荐
女报讯每年秋季,干燥综合征患者起码增加15%,而且会一直持续到冬天。干燥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病人感到口干眼干等各种干燥症状,秋天很多病人症状都会加重。如果不及早预防治疗,内脏、血液都可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