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是对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是对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为“三农”事业发展描绘了更加灿烂的前景,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激发农业发展动力。报告指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结合当前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极开展“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探索,通过将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扶持类资金,在不改变使用性质和用途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的股金,将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以及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鼓励农民开展多形式合作联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托管等全程服务,提升农业服务规模水平。
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培养“三农”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创新效率,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校地合作,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深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科技进村入户。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和指导帮扶“四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鼓励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坚持不懈对农技干部、重点镇村干部进行大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市农业局局长 崔用慧
新闻推荐
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正在位于广东深圳的国家基因库举行。在国家基因库入口处,有三只猛犸象雕塑,高大威猛,长毛蔽体,巨牙指天,引得不少参会者合影留念。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基因库保存有猛犸象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