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厂长一生诠释玉兔情 闻着酱香睡 心里才踏实

来源:淄博晚报 2017-10-30 12:15   https://www.yybnet.net/

阳光下斑驳的石头小院,依旧是几十年前的模样。苏盛林,一个从学徒起就“泡”在酱缸边的老玉兔人,将那记忆深处的酱香味带进了很多人的回忆里。尽管这位老厂长已经去世快三十年了,但他留给家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满院飘香的老味道。他的老伴马丽荣,今年已88岁高龄,但却仍用一种近乎崇拜的表情回忆着苏盛林充斥着酱油味的青葱岁月,仿佛一切都没走远。酱园成长的学徒工苏盛林去世时55岁,并不算长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酿造事业。“老苏十几岁就出来做学徒工了,最初是在周村的万通酱园,用最传统的手工做酱油醋。”马丽荣回忆说,那时候物资紧缺,大家都用煮豆子的水来洗棉被,洗得又白又干净,比肥皂什么的都好用。“这才能说明做酱油的原料好,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个环节都靠工人肩挑背扛。”

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施行公私合营,以信芳园、万通酱园、玉盛园、久丰酱园为主的16家酱园合并为周村酱菜商店,后来又改名为蔬菜商店酱油加工厂,“周村酱油”就是这么叫起来的,当时“周村酱油”远近闻名,黄河以北的红白喜事,厨师都点名要“周村酱油”。那时,马丽荣和老伴一起工作,一个在酱油车间,一个在小菜车间,马师傅专门负责腌酱菜,老伴苏盛林则一直干着老本行:做酱油。

苏盛林和伙伴们喜欢搞研究,除了平日里繁重的体力劳作,大家凑在一起就是不眠不休的搞革新搞发明。“那时候的条件太有限了,全凭下力气埋头苦干,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设计的小工具做实验,在“备战备荒”的年代,成功发明了一种便于携带和运输的固体酱油。”采访中,苏盛林的儿子苏明智告诉记者,父亲对于酿造事业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厂子离家才1公里左右,却经常十几天都不回家,只为了新发明。“固体酱油的原理就是蒸发水分,在高温度的作用下发生反应,让酱油变为固体,吃的时候可以弄下一小块,用水化开了,最大的优点就是便于携带和运输。那时候因为粮食短缺,他们还发明了蚕蛹酱油、棉籽酱油。技术革新的老厂长“他从年轻时就肯吃苦、不惜力,做酱油时需要翻大缸,一缸原料有几百斤沉,一天下来有几十个缸要翻,尤其是夏天温度高,发酵的原料几乎天天要翻缸。”马丽荣告诉记者,即便这样,老伴技术革新的热情依然高涨,只要有时间,哪怕是回到家中也依旧是做实验,用着自己家里的炭,一遍遍反复化验,看看有啥新成分能让酱油的口感更好。后来,老苏和同事张守宝对酱油工艺全部改革,发明了通风制曲,火炕发酵改为水浴发酵,压榨出油改为水冲淋油,增加了酱油泵、送料机等机器设备,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从酱油厂到味精厂,再到如今的玉兔,中华老字号的口碑能代代相传,靠的就是一代代玉兔人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决心。创新的脚步,这位老厂长一直没有停下过,厂里的实验室,几乎就是他带头一手创办起来的,从酱园里的学徒工,到后来分管革新的副厂长,苏盛林很早就看到了创新会让企业发展的新曙光。从研发新产品,到设备更新,他几乎每天都在琢磨这些事,怎样能让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我们全家人对玉兔的感情都很深,就像长时间吃一种酱油,那种味道就是会深入到骨头中,怎么也不能忘记。直到现在,不管我吃过多少种其他味道的调味品,可玉兔的酱油醋,就是一种改不了的老习惯,只有闻着这种味道,我们全家人才能睡得踏实,就像老苏一直还在那样。”马丽荣说。

(晚报记者赵晓雯通讯员王新文)

新闻推荐

以本赛季最大分差输球无缘亚冠关键时刻鲁能掉链子

身前的华夏、权健及身后的富力均全取三分,鲁能却在亚冠名额的争夺中自己掉了链子。在贵阳以0:3完败贵州恒丰智诚,鲁能不仅遭遇本赛季最大失利比分,也退出亚冠名额的争夺行列。唯有取胜才有晋级下赛季...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2017中甲落幕!2017-10-30 11:04
评论:(老厂长一生诠释玉兔情 闻着酱香睡 心里才踏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