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珊珊 文/图
医改亮出惠民招
“以前这种胰岛素一支要80多,每个月要打3支,现在药价降了,一年下来药费开支能省四百多。”家住城区中市街道的王先生是市人民医院的“老病号”,患有糖尿病,需要常年打胰岛素,对于药品零差率带来的前后变化他深有体会。
自2015年4月1日启动综合医改以来,市人民医院坚持公益性质,落实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将15%的利润让利给群众,对于像王先生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来说,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与此同时,大幅降低CT、MRI等大型仪器检查费用,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和按病种付费管理,实施医保控费网格化管理,有效降低患者医药费用;牵头完成药品带量采购,率先在全市启动耗材带量采购,耗材降价直接让利于患者;与全市24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探索以科室整体托管模式带动医联体医院学科发展;推动分级诊疗,启用分级转诊云平台,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体系,方便患者转诊。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致力于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相互促进、同步提高的学科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断指再植术、不停跳心脏搭桥术、显微血管手术、脑肿瘤切除术、DSA介入等一系列的高精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把医院诊疗水平推上了新的台阶。
服务细节下工夫
在让患者看病少花钱的同时,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先后制定并落实《投诉管理办法》、《医师不良记录实施细则》、《医疗纠纷问责规定》,不断规范诊疗行为,增强医疗风险防控能力;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建立院、科、组三级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每月常态化开展质控、医疗、护理、药学、院感、医保农合等全面质量管控,全程监控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为患者就医织就“安全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就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医疗的结果,更注重享受医疗的全过程。“为更大限度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医院着力在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下功夫。”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在门诊区设立了“一站式”咨询服务台,实行导医、陪检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配备轮椅、推车、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实行院长代表制、门诊早值班、门诊和窗口科室弹性值班、职能科室志愿者等制度,现场解决病人的咨询、投诉和建议,畅通医院与患者的沟通渠道;建立以床位医生、床位护士回访、患者服务部抽查问效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联动机制,倾听患者意见,促进工作提升;推行预约出院模式,实施“一站式”床边结算,保证患者及家属在10分钟之内办理好出院相关手续。此外,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面向患者服务的预约诊疗、自助挂号、自助充值、自助查询、排队叫号和查询系统及影像自助报告胶片打印系统,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使医院挂号、缴费、取药更加便捷;推进“互联网+医疗”进程,构建远程会诊系统,集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紧急救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覆盖全市范围及边远乡镇。
医风建设严把关
近年来,医院在党风廉政建设和严肃行业纪律方面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我们相继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科室(社区)活动、严禁医务人员介绍患者到院外指定药房购药和擅自外出行医专项治理活动,举办严格遵守九不准,守住行为规范底线教育培训,利用警示片、廉政教育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该名负责人表示,医院还以深入开展“严肃行业纪律,预防职务犯罪”专项活动为抓手,认真自查自纠,强化执纪问责,加强对各级重点岗位人员落实廉洁从业各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对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及时宣传报道,形成“崇廉、尚廉、守廉”的行业氛围。采访中,该名负责人特别提到,医院先后聘请了百余位社会监督员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把脉“会诊”,畅通监督渠道,进一步提升社会满意度。
降低药占比、耗占比,严控不合理用药、检查等有效手段,使患者门诊、住院费用和次均费用再降低,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看好病;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就医流程的持续优化,切实增进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在2017年上半年全省53家三级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市人民医院以94.22%的总满意率名列第七。
新闻推荐
11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表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要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按照十九大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