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参与社会服务可免于起诉≠“醉驾入刑”松动

来源:淮河早报 2017-12-02 01:02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温州瑞安市醉驾男子张某在完成30小时社会服务后,该市检察院对其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事情虽小,却引发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让犯罪嫌疑人参加公益服务,以此作为醉酒驾驶不予起诉的条件,这在国内尚属首例。网友们的疑惑在于:这样处理,是否与刑法中“醉驾入刑”的规定不符?单单处以社会服务的惩戒,是不是轻了点,能起到打击醉驾的作用吗?对于醉驾的惩治力度开始松动了吗?针对这些质疑,我们可以从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角度来探讨。

关注“醉驾入刑”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今年5月最高法印发《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其中对醉驾有这样的表述:“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很快,浙江省高院印发《关于办理“醉驾”案件的会议纪要》,其中有这样的表述:“醉酒驾驶汽车……酒精含量在140mg/100ml以下,且无上述从重情节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从上述规范性文件看,瑞安市检察院的相关规定确实有法可依,现实中,醉驾男子张某的情况符合以上情况,做出不起诉的决定也在情理之中。甚至可以说,瑞安市检察院要求张某完成30个小时公益服务后才能免于起诉,反而是比上级文件增加了免于处罚的条件,提高了不予起诉的门槛。

那么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规定是否意味着“醉驾入刑”已经松动?实际上,公众对“醉驾入刑”的说法存在一定误解。“入刑”并不意味着“判刑”,而是醉驾被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因此,根据司法实践对醉驾的量刑进行细化,无论是加重处罚减轻处罚,都不意味着“醉驾入刑”的原则有所松动,反而是醉驾入刑在量刑层面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表现,同时能够充分体现罪刑法定、宽严相济的刑事原则。

合法性有了,还要看是否合理。从其它国家的司法实践看,判处犯罪嫌疑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以代替拘留、监禁等刑罚手段,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在中国,这样的司法实践不多,公众的接受度也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长期以来对法律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法律的惩戒、威慑、处罚等属性上,而很少关注法律本身具有的帮教、引导、纠偏等社会功能。像瑞安市这样安排醉驾者学习交通规章、担任交通劝导员,不仅能起到惩戒和约束作用,更能产生警醒、强调、教育的效果,同时也能对区域内交通治安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实现了多方位社会效益,可以说一举两得。

羽生 据 人民网-观点频道

新闻推荐

国家发改委重启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核:三家企业已获批复

沉寂半年之后,国家发改委重启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核。12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官网上获悉,河南森源、江苏国新、康迪三家企业已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批复。三家企业的新建纯电动...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参与社会服务可免于起诉≠“醉驾入刑”松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