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乞丐用上二维码,不能仅当笑话

来源:齐鲁晚报 2017-12-02 15:59   https://www.yybnet.net/
曲征

前段时间笔者到省城办事,遇见一位“职业乞丐”,这位乞丐的乞讨方式非常“前卫”,他一边高举贴着微信二维码的牌子,一边高声吆喝,“过路的君子行行好,给我点零钱吧,请微信支付!”

我将这个故事说给朋友听,朋友哈哈大笑。他是当笑话来听的。

如今,用微信支付方式乞讨的现象,已经不新鲜。当然,不用这种方式乞讨的“职业乞丐”数量更多。去年媒体就报道,在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南京站4号口附近,人们常遇到两三名中青年女子以回家路费不足为由,向过往的乘客讨要零钱,经警方调查,这些人均为“职业乞丐”,且每人每日能讨得“善款”数千元。

职业乞丐早就是个老话题,在去年召开的广东珠海地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很多职业乞丐日收入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一两千元,甚至有“年薪”高达三十万元的乞丐,有多位市民还目睹过开宝马车“乞讨”的职业乞丐。

笔者小时候见过一些要饭的(也即乞丐),他们不过是要点吃的,要点喝的,来维持生存而已。那时的乞丐一般都是老弱病残,极个别的是青壮年,对于前者,人们会怀着怜悯之心施舍一块干粮、一碗米粥,对于后者人们则很少施舍,并予以训斥:年纪轻轻的不找个活干,靠要饭生存,不丢人?几次碰壁,就让青壮年乞讨者灰溜溜地离开这个“行当”而改作其他营生。笔者也读过介绍国外乞丐的文章,国外乞丐一般都有些艺术造诣,靠卖艺来赢取钱财,有的国家甚至规定,不会卖艺的不能做乞丐,因为不向路人贡献才艺就获取钱财,会培养好逸恶劳的不良品质,对于乞讨人员以及施舍者都是一种自尊心的伤害。

而反观现今我们周围的一些乞丐,依靠表演“惨相”或者编造悲惨故事,来赢得人们的同情心,不要衣服、食品等生活用品,唯要现金,并且只是跪在那里,或者纠缠着行人不放,不给钱不让走。他们不会表演“才艺”,或者懒得表演。有的双腿“残废”的乞讨者,一旦离开别人的视野便健步如飞,而那些依靠滑轮在地上匍匐前进的“残疾人士”,一旦被城管揭穿真相,跑得比正常人都快。

这些职业乞丐,已经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形成一定的人数规模,他们并无临时困难,完全能够自行解决食宿等基本生活问题,但长期选择乞讨这一行为,以讨要钱财为主要目的,把乞讨当做发家致富的手段,将乞讨当做一种“职业”,这已经背离了“乞丐”的原始定义。

职业乞丐的泛滥,欺骗了人们的眼睛与善良,当人们施舍钱财发觉上当之后,一颗爱心受到污染,一颗怜悯之心遭受打击,再遇见乞丐时就不会轻易伸出援手,即便遇到真的需要帮助的人,也不会再出手救助,这对于那些真的因生活困难而沦为乞丐的人来讲,是一种伤害。职业乞丐泛滥,还会污染社会环境,毒化社会风气,培养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不良观念。为了钱财连自尊也可以丢弃,连脸面也可以不要,这种理念和风气相当可怕,对社会的毒害和影响是深远的、惨重的。

治理职业乞丐,这些年来也不能说没有动作,但是由于现行法律只是对违法乞讨有一些规定,并且相关政策在原则性方面偏软,没有明确针对职业乞讨的规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制度真空。因此很有必要针对职业乞丐,出台更严厉、更全面的制度细则,从制度上来消除职业乞丐。目前而言,鉴于职业乞丐依靠欺骗手段博得路人同情,已涉嫌诈骗,所以各地警方在查明真相之后,完全可以使用诈骗罪名将职业乞丐绳之以法。那些靠编造悲惨故事、扮演“残疾人士”来骗取钱财的职业乞丐,应该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以及污染社会风气买单。

新闻推荐

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明年1月下旬召开,主要议程公布

会议现场。 交汇点客户端图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12月2日上午在南京闭幕。会议决定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1月下旬在南京召开。会议还通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乞丐用上二维码,不能仅当笑话)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