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名家长反映北京朝阳区红黄蓝幼儿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药片、群体猥亵,到“红黄蓝教育机构”微博关停评论区,相关视频、图片、帖子被删,再到警方通报“红黄蓝虐童事件”的调查情况,刑事拘留涉嫌虐待幼儿的老师, 行政拘留造谣的幼儿家长,“红黄蓝虐童事件” 连日来在网上持续发酵又戏剧反转。而在11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对于这起社会关注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教育部回应称,正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司法部则表示,应把坏事变成普法的“好”事,借助典型事件、典型案例达到普法的效果。
尽管有警方的处理结果、 权威媒体的辟谣,但这起事件并没有真正画上句号。面对近年来各地频频出现的虐童事件, 我们都希望这类悲剧不再发生, 让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都得到最好的保护, 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红黄蓝虐童事件”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熔炉》。6年前,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因热映而推动司法改革,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 但在韩国变成了现实。《熔炉》讲述的是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里,校长和教师长期对聋生进行性侵、施暴,一名新到校的教师发现了异常, 进而开展调查并带领学生开始诉讼的漫漫长路。最后,坏人受到了微小的惩罚, 学生有了好一点的环境。电影上映后,引发韩国民众持续关注,进而发酵成“熔炉效应”。在民众呼吁和舆论的压力下, 韩国光州警方组成特别调查组,再次着手对“仁和学校事件”进行调查,嫌疑人被重新起诉。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为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陆续修改和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最为知名。
6年后,就在“红黄蓝虐童事件”发生期间,我国也有部类似《熔炉》的小众电影悄悄上映了,11月25日,台湾金马奖将最佳导演颁给了这部叫《嘉年华》的电影。《嘉年华》所触碰的题材是特殊的、敏感的———少女性侵,这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不会因为这样,它的伤害性就有所减低。据统计,去年全国媒体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性侵案件数量为433起,隐案率1比7。也就是说,每曝光1起案件,就可能有7起案件已经发生。我们需要正视这些,也需要明白,这并非事不关己。
虐童事件, 不仅让家长伤心、 痛心和揪心,也让全社会义愤填膺。如何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伤害?教育、司法部门是不是应该引起重视,健全机制、加强监管,将这类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幼教行业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加强办学质量、提高人员素质,把庞大的市场做成优质事业和良心产业;而作为家长,也该反思一下,在防范孩子遭受虐待方面自己能做什么,比如平时多关心关注孩子, 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教孩子相关技能和知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孩子,类似的虐童事件才会减少,直至消失。粟玉萍
新闻推荐
12月2日,志愿者在浙江乌镇为即将到来的大会服务。当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静待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启幕。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2017年12月3日至5日在乌镇举办。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