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教师不妨学学“杭电宿管员徐阿姨”

来源:西安晚报 2017-12-05 06:21   https://www.yybnet.net/

■邓海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27号楼的宿管员徐根娣,有一个“过人的本领”——她认识这幢楼里所有的学生,能叫出全部691名学生的名字,并报出宿舍号、学院、班级和籍贯,甚至连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外卖喜欢点什么,女朋友是谁都知道。因为跟孩子们的关系特别“铁”,年满55周岁的徐阿姨要退休了,800多学生在社交网站留言希望学校把她留下来。(12月4日《都市快报》)

高校宿管正能量的故事有很多,但能如“杭电宿管员徐阿姨”般在学生中如此“自带流量”,还真是不太多。我有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在我们身边的高校里,假设要走的不是徐阿姨,而是朝夕相伴的辅导员、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还会有数百人自发跟校方“请留”当事人吗?

这个问题或许有些尖刻,不过,一个直观感受大概已成共识——这几年,在公共舆论场,很少看到哪个高校的师生关系能温暖如春了。“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这大概是高校学生对老师最标签化的印象。这两年,主流媒体对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的探讨基本以“无解”来总结陈词。是的,在知乎等平台上,讨论好教师的话题越发稀薄;更多的是关注或吐槽学习技能和状态之“术”,而非师生关系之“道”。

古人云,“君子不器”。当高校在“术”之考评上对教师施压太重,大概就没有人去关注师生生态建设之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当下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大概有三重肇因:第一,通识教育中的形式考评太多,而情感教育领域又鲜有关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认识学生那又怎样?比如杭电徐阿姨——每个学期,学校公寓管理中心都要对宿管阿姨进行“认人技能考核”。考试的内容就是看本栋楼的学生照片,然后写出他的名字、宿舍号,如果能写出籍贯,那就加分。“徐阿姨每次都能拿第一名,而且是满分。”问题是,我们的高校,什么时候让老师主动“认人”过呢?一句话,道德自觉解决不了的事情,唯有仰仗制度他律。

第二,在市场化的熏染中,高校师生关系散发出浓郁的“消费型”意味。客观地说,扩招政策之下,不少高校自己主动异化了角色定位,将“传道授业解惑”之公共责任待价而沽,自动忽略了教育的基础性与公益性。而杭电宿管徐阿姨则说:“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哪有当妈的记不住自己孩子的名字的。”关系定位摆正了,这才有了孩子们对徐阿姨的投桃报李。

就当下而言,如果我们的高校及教师能从“杭电宿管员徐阿姨”身上学到些什么,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之路也许会稳妥很多吧。

新闻推荐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全球开放共享

新华社杭州12月4日电(记者商意盈魏董华)“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各国。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增强互惠,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为各国的经济增长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校教师不妨学学“杭电宿管员徐阿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