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张永文
网上买卖盖有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并不少见,但现在和以前不同的是,部分卖家开始升级服务,开始兜售“化验单+诊断证明”的全套资料。记者在淘宝、QQ、微信等平台上输入“诊断书”“诊断证明”等关键词,标有“病情诊断书、病情证明收据印刷,病休诊断单,证明书可定做”五花八门的商家显示出来,部分商家承诺提供全国各地医院假诊断证明业务,甚至有商家提供全套的病假证明资料。(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对“网售假病假条”不能缺乏较真劲
罗志华
近年来,“网售假病假条”一直存在,过不了多久就会被热议一次。比如去年端午节前,网上流传的“拼假攻略”,就以假病假条为长假连接纽带,引发社会的关注。在奥运会或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为观看赛事开具假病假条,成为比较流行或认可的做法,不少人谈论此事鲜有耻感。由此看来,“网售假病假条”泛滥,首先钻了民众对此普遍不以为然的空子。
这种心理不仅个人有,用人单位和学校也有。只要职工或学生拿出病假条就批假,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似乎三两天假不值得为之较真。即使识破了病假条为假,多半也只是不予批假而已,很少会进一步追究责任。识别病假条的真假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医院很少有人来核实真假,说明缺乏的主要不是识别力,而是较真劲儿。
对此不以为然的,还有其他相关方。比如,网络售卖假病假条显然不合法,且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即可发现线索,但平台较少采取严厉措施,或与平台认为这事不大有关,网上销售的禁售品不少,大事都应付不过来,几张病假条就难以引起重视。平台监管不到位,售卖假病假条的网店鲜有被查或被封,就会给借此牟利以可乘之机。
“网售假病假条”对单方面的危害或许不大,似乎不值得为一点小损失而花数倍的代价与之较真。但多方面的危害累积起来,整体危害同样不可忽视。这种做法破坏了请假制度,伤害到社会诚信和医院的形象等,是不应该被纵容的。
没有休假难也就没有网售假病假条升级版
吴玲
网售假病假条升级凸显休假难,同时,网售假病假条升级,不断满足请假者的需求,而且网售假病假条成为一种产业,也凸显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日趋泛滥的假病假条,以及网售假病假条的升级背后凸显休假难的真问题。长期以来,企业的加班加点,员工受不了,出现了“加班厌倦症”,为了获得休假权,一些劳动者在频繁加班的厌倦中,在加班无奈中,纷纷采取对策,“假病假条网上热销现象”应运而生,员工不惜弄虚作假,花钱买假条现象成为当下的一门生意经。这都是休假难逼出来的“员工智慧”。
休假本来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相关法律法规对员工法定的年休假都规定的明明白白,为什么没有得到落实呢?员工总是没完没了的加班,休息成了奢侈品,休假难,难于上青天,以致员工为了休假不惜弄虚作假。贵阳一家汽车修理店的员马先生,已经长达数年时间没有节假日,工作压力太大,十分抑郁。于是想到自己受伤了就可以休息不用去上班,他便将自己捅伤并向派出所谎报假案,结果被拘留。长丰一位男子因为连续上21年班,没有获得一天休假,将公司告上法庭,最后获赔7.8万元……
对于网售假病假条当然要依法严厉打击,但是网售假病假条升级是呼应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没有休假难,也就没有网售假病假条的泛滥。唯有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把劳动者休假权落到实处,网售假病假条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假病假条”的背后是什么
杨鹏
从媒体披露的事实来看,在各种假证无孔不入的今天,有一种假证叫“假病假条”,专为白领和学生而生,这些假诊断证明书仅仅是为了请假之用,别无其他用途。实际上,如果是真生病了,到医院拿到真病假条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为了休息却走起了歪门旁道,需要花几百元钱办一份仿真度并不高,甚至都可以“量身定制”的“假病假条”,这想想都挺让人感到悲凉。
在此,我们有必要提醒的是,按照律师的说法,经营者伪造企事业单位的印章,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会面临惩罚。情节严重的,按照《刑法》论处,面临的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的惩罚。
在各种网售“假证”中,“假病假条”只是一小部分,但也正是在网售假证屡禁不止的现实语境中,“假病假条”得以野蛮生长。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媒体前几天曾报道,江苏警方打掉了一个假证团伙,犯罪嫌疑人甚至招募黑客,侵入、破坏了20余省份60余个教育、人社部门等政府网站,篡改信息,让假证变身“真证”,初步估计为3000余人伪造了国家机关证书。所以,真正需要正视的是,“假病假条”的背后,是一条生意红火而亟待铲除的网络制贩假证灰色产业链。
新闻推荐
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30日称,我国将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开放力度,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外,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限制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