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察
□河南赵志疆
近日,网友揭秘女德班的系列视频爆出“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等雷人之语,让辽宁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进入公众视野,该校的多种学习班和公益讲座内容也引发公众热议。12月3日,当地教育局发布通报称,该校女德班教学内容中存在着有悖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要求其立即停止办学,遣散学员。(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15版)
实际上,女德班“见光死”的事情已不是首次发生——5月14日,61岁的丁璇在九江学院的讲座引起公众质疑,“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女性穿着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的破败相”等雷人言论随即在网上传开。其后,被称作“女德教母”的丁璇再未公开露面。两起引起轩然大波的女德班事件,都是由“传统文化研究会”发起的:抚顺市的是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丁璇的身份则是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所谓“女德”,无疑来自古时男权社会的“三从四德”,从广义上说,这似乎也算得上“传统文化”,但显然应当归纳为需要剔除的糟粕。时代发展到今天,所谓“传统文化研究会”仍然如此食古不化,未免令人陡生“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叹。虽然几乎所有女德班都打着“公益”“免费”之类旗号,但背后的商业主体却大多是各种文化咨询公司。既然是商业运作,成本与收益就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内容,此类商业机构的精明之处在于,先利用免费培训诱人深入,再利用精神催眠进行洗脑,在此基础上,高价推销衍生产品也就水到渠成。
综观各类女德班,大都有一套相同的模式:支离破碎的经典解读,声情并茂的离奇故事,等级森严的内部管理。以传统文化之名,当参与者迫切想要提高自身修为的同时,殊不知,主办者念兹在兹的却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收益。暂且不论“女德”这个概念是否成立,由此引申出的问题是,这样瞒天过海的商业行为是否符合“商德”?针对女德班的惊世骇俗之语,舆论讨论大多集中在“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女德”。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主办者想要探究的问题,掩盖在完整的话术和洗脑攻势之下的,是培训机构剑走偏锋的利益冲动。倘若培训洗脑的行为不能被及时识别和遏制,即使女德班在舆论声讨中偃旗息鼓,也难保不会打着其他的旗号东山再起。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培训机构应时而动,各种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不断涌现。然而,由于缺乏明确标准与准入机制,多数民间培训机构仍处于野蛮生长的原始状态,由此不仅容易损害公众利益,对于传统文化本身而言也是一种破坏。以此来审视女德班事件,明确传统文化培训的“商德”,显然比诠释“女德”更加重要。
新闻推荐
中新网武汉12月5日电5日上午8时37分,武汉中心气象台拉响霾黄色预警信号:目前除十堰、神农架、恩施以外,湖北大部分地区已出现中度霾,部分地区重度霾。12月4日,武汉长江大桥笼罩在霾中。视觉中国图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