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女人就应该在最底层”……近日,辽宁抚顺一个所谓“女德班”的种种言论,引来质疑。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作出回应,认为该校教学内容中存在着有悖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勒令其立即停办。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观念,打着“传统”的旗号堂而皇之回到课堂,着实让人震惊。
类似现象,绝非只有这一家女德班。前段时间,江西一家名为“豫章书院”的民办教育机构,也曾以戒尺、“龙鞭”、关“小黑屋”等方式体罚学生。在这家书院中,山长和教官、国学教育和军事管理、仿古建筑和铁丝栅栏、中国的礼乐之教和日本的森田疗法,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组合。而他们却自称,自己进行的是“古法教育”。
可以说,从“女德班”的奇谈怪论,到豫章书院的暴力体罚,这绝非他们所言的“传统文化”。但值得深思的是,他们为何能招收到大量学生?或许,浪子回头的“成功故事”,磕头认错的“驯服姿态”,向父母忏悔的“催泪仪式”……戳中了很多人的软肋。
民办教育机构也好、公益性群众组织也好,本来都应该是公立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而此类机构挂羊头卖狗肉,以非学历国学培训代替正式的义务教育,以反现代的训诫代替传播文化精神的教养,瞄准了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牟利。这不仅祸害了孩子,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蒙尘。
把糟粕标榜为“文化”,其实是真正的“反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决不能让一些人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招摇撞骗。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而“学有所教”是每个人的心愿,唯有立足当下,在教育领域激活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的水脉,滋养现代人的心田。 (石羚)
新闻推荐
南国初冬,勒杜鹃盛开,笑迎八方来客。一场财富与广州的约会、世界与中国的对话,即将在历久弥新的千年商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拉开序幕。开放的气质“广州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