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英两国古生物学者新近在中国澄江动物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寒武纪奇异生物。这种奇异生物生活在距今5.18亿年前的海洋底部,形似现在人们常见的“毛毛虫”,科学家将之命名为“长形黎镰虫”。
本次研究领导者、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赵方臣介绍,此前发现的最早黎镰虫标本,位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距今5.05亿年历史。而此次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发现的两块长形黎镰虫化石,不仅将黎镰虫出现的时间前推了1300万年,而且更完整细致地展现了黎镰虫身体形态特征,为人类更好地理解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的动物提供了新证据。
从形态上看,此次发现的长形黎镰虫体长在1.5至2厘米之间,它们的背部长满鳞片,身体两侧各有一排弯弯的长刺,形态与现在人们常见的“毛毛虫”非常相似。科研人员推断,这些长形黎镰虫生活在寒武纪时期的海洋底部。它们视力极弱,只靠身上的感光细胞感知周边环境。平时它们趴伏在海洋底部,以海底的菌类和藻类为食,实在需要运动时,才像蜗牛一样,缓慢地挪动到下一个觅食点。
寒武纪大爆发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在距今5.41至5.20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几乎现生所有动物门类在短短两千万年的时间内快速出现,并经历大规模辐射式演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上。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阿思本舰队。“船坚炮利”,是近代国人对西方列强的最初印象。但清政府建造近代海军的过程却一波三折,极不顺利。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提出建立近代海军构想的当属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