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地球卫士奖”

来源:莱芜日报 2017-12-07 08:14   https://www.yybnet.net/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地球卫士奖——— 激励与行动奖’的得主是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迪亚·米尔扎5日晚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环境署总部宣布。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音乐,老、中、青三位塞罕坝人从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手中接过象征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的奖杯。

虽然早已白发苍苍,73岁的陈彦娴走向演讲台的步伐却十分轻盈。“此时此刻,我代表三代塞罕坝人来领奖,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禽兽繁集。后来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到上世纪50年代,千里林海已变成人迹罕至、风沙肆虐的沙源地。

55年前,369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毅然来到这个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地方。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三代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 种树。

如今,第一代塞罕坝人都已至暮年,有些已经离世,但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跨越时空,薪火相传。

作为第二代塞罕坝人的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参加了当晚的颁奖典礼。在他看来,塞罕坝的成功,除了依靠持之以恒的信念,也少不了科学求实的管理理念。

建场以来,塞罕坝一边抓造林,一边抓营林。特别是自1983年全面转入森林经营阶段以来,树立起“造林固本、经营培元”的理念,摸索出一套科学抚育管护的模式,实现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链条。“塞罕坝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凝聚着科技的力量。”刘海莹说,塞罕坝的开发建设,就是一部中国高寒沙地科技攻关、可持续发展的进步史。

如果用“拓荒”来形容第一代务林人,用“传承”来形容第二代务林人,那么,第三代务林人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80后”于士涛告诉记者:“攻坚”。于士涛解释说,经过55年的奋斗,整个塞罕坝能够造林的地方几乎已被开发殆尽。尽管如此,第三代塞罕坝人正在向更干旱区域、更高海拔地区发起挑战,通过科学研究、借助外脑等,突破了多品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难题,并承担了包括鸟类问题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在新的时代继续艰苦创业。

在领奖当晚,陈彦娴特地选了一件鲜绿色的外套。正如她在致辞中所言:“我们相信,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我们为自己能够亲手创造一个绿色奇迹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被问及获奖心情时,陈彦娴回答道。(据新华社12月5日电)

新闻推荐

“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奖”新华社记者金正卢朵宝

“‘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的得主是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迪亚·米尔扎5日晚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环境署总部宣布。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音...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地球卫士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