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的塞罕坝,已是郁郁葱葱的林海。从卫星云图上看塞罕坝112万亩人工防护林,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守卫着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改善生态同时,塞罕坝发展起了旅游业。2016年仅国家森林公园就接待旅游者50万人次,门票收入4400多万元。塞罕坝本可承受100万人次接待量,让旅游收入翻番是非常容易的事,塞罕坝人却决定严格控制入园人数、入园时间、开发区域和占林面积。
正如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所说,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绿色的家园。一场绿色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此过程中,中国创造了新技术和新实践,这不仅满足了中国国内巨大需要,给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也带来了益处。
播下的是绿色,收获的是美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奖,必将激励更多人积极行动起来,争当地球卫士、环保先锋,共建美丽中国,共享美丽世界。(据新华社12月6日电)
▲工作人员在林场采集数据(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张漫子)3日晚,以北京榜样、援藏医生顾虹先进事迹为原型的评剧《藏地彩虹》在京首演,展现了首都援藏工作者与藏族人民的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汉藏一家亲”的和谐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