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揭晓,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得殊荣。作为我国最顶级的科技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大江注意到,昨日奖项颁出后,王泽山、侯云德的名字随即出现在主流媒体首页的重要位置,但在昨日国内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上的热度,这则消息“不出意料”地大幅落后于那些扑朔迷离的娱乐新闻和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主流媒体推介力度和受众关注度的背离,真实折射出当下中国国民特别是中青年人群的文化素养和个人趣味。
把明星的光环置于学术界人士的身上,也许非他们所愿。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绝对可以称得上科技界的明星。自2000年奖项正式设立到现在,已经有29位科学家获奖,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这些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奋斗出光辉业绩的科学家,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最初是如何踏入各自领域的?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阻碍最终取得了傲人成就?这些问题的答案,未必不如演艺界明星的琐事绯闻精彩。
公众人物的高曝光率和高关注度,注定了其在社会中价值引领的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榜样如此,坏榜样亦然。我们无意拔高科技工作者的地位,也无意贬低文艺工作者的地位,大家一样努力做事,具有各自相应的价值。但凡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我们就要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打call”;但凡消极的低俗的有害的,我们就要不留情面地把他们“怼”回去。
新闻推荐
在全国率先推动省、市、县三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类型、设定依据、编码及申请材料“五统一”;提前9个月完成国务院部署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主要任务,实现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