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第一次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姜海涛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发言。澎湃新闻记者 赖鑫琳 图
以快递员、送餐员等为代表的新型就业群体大量涌现,但这一群体的劳动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在1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第一次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姜海涛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发言时,提出了上述问题。
他建议,结合上海统一开展的“大调研”工作,成立新型就业群体专题调研组,及时开展新型就业群体专题调查研究,并在排摸该群体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在劳动关系、收入保障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措施。
劳动合法权益难保障
“新型就业群体与城市安全运行紧密相连,与市民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对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姜海涛在发言时表示,影响这个群体合法权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劳动法律关系较为模糊。由于新型就业群体的用工方式特殊,按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难以认定其职工身份和相应用人单位主体,劳动法律关系难以按照传统方式界定,劳动权益保护涉及多方利益主体,挂靠车辆的个体货运司机、中介公司的家政服务员等还难以落实用人单位。
第二,劳动经济权益难以保障。新型就业群体存在劳动合同不签、社会保险不缴、劳动经济权益不保等“三不”现象。相关调查显示,快递人员日平均工作时长在12小时以上的达24.7%。有业内人士称,90%的快递员没有劳动合同,加盟店的快递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到20%。
第三,劳动法律救济渠道不畅。由于大部分新型就业群体不是劳动用工关系,一旦发生权益纠纷,难以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途径得到帮助,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权利救济,费时费力费钱。同时,他们也难以享受欠薪保障、工伤保险先行垫付、较低的劳动纠纷诉讼费(10元/件)等法律援助方面的待遇。
“主要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上海涉及新型就业群体的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姜海涛说,当前,上海新型就业群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迅速扩张之中,必须未雨绸缪,因势利导,避免新型就业群体问题演化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结合“大调研”开展专题研究
为此,上海市总工会提出两方面建议。
一方面,及时开展新型就业群体专题调查研究。结合上海统一开展的“大调研”工作,成立新型就业群体专题调研组,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吸收相关单位和部门以及工会、关联行业和企业参加,共同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在排摸梳理新型就业群体分布结构、人员规模、发展趋势等现状特点基础上,针对该群体在劳动关系、收入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建立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对策措施,既促进灵活就业规范有序发展,又确保新型就业群体权益维护于法有据、有章可循。
另一方面,特别关注解决新型就业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应着重研究解决好当前的几个突出问题,如:针对小时工、季节工、综合工时制等灵活用工形式,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防止灵活用工无序蔓延;针对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关联企业用工秩序混乱问题,以相关行业协会为平台,研究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明确平台管理方、代理第三方、劳动者等三方责任;三是针对灵活就业重点人群所在行业企业,定期开展专项或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等。
新闻推荐
最近,网上有关天津版“急诊室的故事”的视频爆红,点击量已破400万次,4000多人点赞。视频中,医护人员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而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在北辰医院。两名护士接力为患者心肺复苏天津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