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原点,而沧州是《诗经》的故乡,如何利用丰富的《诗经》文化遗存,推动河北绿色发展?1月25日,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美术馆馆长石磊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应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集中智力财力,统筹打造沧州“诗经文化”群落,使其成为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和世界级“文化现象”。
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美术馆馆长石磊。张瞬晗 摄
据石磊介绍,沧州是《诗经》的故乡,《诗经》的主要采集者、书中唯一既是一首诗歌中的主人公,又是其他几首诗的作者的西周名臣尹吉甫,是沧州南皮人,其墓地在南皮;西汉今文经学“三家诗”韩诗学派创始人韩婴是沧州任丘人,历史记载明确。特别是西汉河间国国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搜求古书,封毛苌为“诗经博士”,建立日华宫进行学术研究,从而形成了古文经学的“毛诗”学派,令《诗经》流传后世。在沧州献县、河间、沧县、泊头等地有大量文化遗迹留存,沧州“诗经文化”资源极其丰厚。
为了加快诗经文化的开发、创新,使其更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石磊代表建议,由河北省委省政府指导和扶持,集中智力财力,统筹打造沧州“诗经文化”群落。
他建议说,应结合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考虑“沧州诗经文化园”的选址,并在诗经文化园为中心打造“诗经文化”群落。然后以诗经文化群落为核心,整合“诗经文化”资源,通过推出“诗经文化旅游”专线、录制诗经诵读标准版本、设立“中国沧州诗经文化周”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诗经文化。
据介绍,此前沧州市委市政府、相关各县市党委和政府和许多民间组织,围绕弘扬“诗经文化”,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当地围绕诗经文化园建设,准备设计制作一座镌刻近4万字诗经全文的“诗经碑”,该碑高3.05米,长260米,碑文由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写。此外,当地还准备拍摄《诗经》文献纪录片,目前该纪录片的脚本第一稿已经完成。
“诗经文化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们应该集中智力财力,统筹打造沧州“诗经文化”群落,让其成为一个世界级“文化现象”。 ”石磊建议说。
(原题为《河北省人大代表石磊:统筹打造沧州诗经文化群落 成就世界级文化现象》)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胡璐郁琼源)记者25日从财政部了解到,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6亿元,扶持159万农户购置机具187万台(套)。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