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每年正月初十到四月播种,九、十两月收获,这段时间里每天有四五十人在农场务工,女人每天70元,男人每天100元,光发工资每年就需要15万多元。”孙爱红说,种地种出了大把的票子,还带动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了种植技术和好品种,能让村民增收,他心里很踏实。
农场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孙爱红告诉记者,一天能旋50亩地的554旋耕机农机局补助2.2万元,覆膜机、脱粒机享受以奖代补资金9000多元;另外一卷地膜80元,政府补贴30元;还可办农业保险,受灾减产保险公司还可赔偿损失……
如今,在十九大春风的吹拂下,尤其是农村“三变”改革给孙爱红提供了新机遇,让他又有了新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农民手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把村民的土地资源变成能赚钱的资产。
“农民土地入股农场,农场可以统一购置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统一引进优质新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统一购置农资,降低生产成本。村民不仅可以分红,还能在农场打工挣钱,还没有了买不到好种子、没劳力种地等难题,可谓一举多赢。”说起今后的发展,孙爱红信心满满,他说2018年农场种植规模准备扩大到1500亩,再创办一个家庭养殖场,利用大量玉米秸秆做饲料养100头肉牛,实现从传统种植业到现代循环农业的飞跃。
新闻推荐
湖长制目标任务将纳入河长制,实现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实现有机衔接、共同见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