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问题,包括校服本身的质量、价格问题乃至腐败问题,近年时有曝光。为此,有关部门加强了校服采购等环节的规范管理,校服腐败现象似乎收敛不少。但是,面对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仍有伸手者。
中央三令五申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但据报道,全国16省市校服生产企业2017年接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令,在指定时间点前必须入驻“校服互联网+管理应用平台”的“阳光智园”APP,否则将取消企业市场准入资格,不得参与本地校服招投标,学校也不得购买其生产、供应的校服。
一些中小学和校服生产企业甚至还被告知,阳光智园平台由教育部主抓、主推,是建立校服采购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亮点”举措。如果确实是教育部授权或强制推广,当然涉嫌违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法规政策司表示,从来没有下发过强制推广使用阳光智园平台的文件。
其实,这场貌似教育部门主导的校服采购模式变革,实际操盘者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根据相关服务协议,学生或家长在平台上选购校服,校服生产企业要向平台支付销售额4%的服务费,居然占企业净利润一半左右。面对收费主体,企业没有选择的空间。面对服务价格,企业没有谈判的余地。
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内容。平台电商作为中间商,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利用其信息优势来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而“阳光智园”服务“只此一家”,不仅没有这样的功能,甚至还利用其垄断地位加重企业负担。可以说,这种假借政府部门名义而设立的平台,并非“校服新政”,已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原则。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从维护市场公平的角度出发,有关部门有必要激活备案审查制度,对那些为垄断背书的红头文件进行审查,有错必纠,使得这类借着红头文件搞垄断、借着垄断牟取暴利的行为及早退场,还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全国16省市校服买卖涉嫌被垄断和“揩油”,纪委或监察部门不能置身事外,有必要好好查清“阳光智园”的来头,更有必要查清红头文件介入校服市场的行为有没有猫腻,最终给公众一个明晰的答案。
(原题《“以垄断防范寻租”荒唐至极》,刊于《瞭望》2018年第5期)
新闻推荐
大会会场人民网图河南日报客户端1月28日消息,1月28日下午,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大会选举刘伟为政协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主席。大会选举李英杰、龚立群、张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