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林
鲁迅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毛泽东曾经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由此可见,鲁迅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热爱鲁迅,多少还是对他有所了解,但对他为何要去仙台学医,我却一直不太明白,直到读了王晓明先生写的《鲁迅传》,才真正明白。
实际上,鲁迅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日本求学。鲁迅小时候一直在家乡念私塾,读了很多年。后来年纪大些了,到了十八岁时,鲁迅感到前途渺茫,不知如何是好,因为鲁迅当时家境很穷,而当时的中国社会流行求官,许多人,尤其男性,都是读书考取功名。鲁迅也曾试图走这样的路,他还曾经参加过会稽的县试,在五百多人中考得第一百多名,但他终究对其没有什么兴趣,只得作罢。可是,年纪越来越大,总得谋条出路才好呀。而那时候,浙江绍兴的读书人,如果不能走向仕途,不能从政,往往还有两条路可走:当幕僚,经商做买卖。然而当幕僚要有关系,做买卖要有本钱,恰恰这两样东西,鲁迅最缺。不得已,鲁迅退而求其次,只得选择进新式学堂,而这在当时却常常被人取笑,后来他读了江南水师学堂,因为很便宜,几乎是免费。但是读了不久,鲁迅就发现,这纯属浪费时间,他遂有了出国的想法,因为当时中国的青年有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鲁迅也不例外,日本与中国相邻,当时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学生很多。
一九○二年三月,鲁迅东渡日本。先在东京一所学校学习日文,学了近两年,然后就去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有人肯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鲁迅为什么不在东京学习,而要跑到仙台去呢?不错,笔者也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仙台比起东京来,差得太远了,仙台距离东京近三百公里,应当说是相当偏僻的了。鲁迅不在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就读,却要坚决跑到仙台去。的确有些让人不解。其实,如果你了解了鲁迅,你就会觉得这很正常。
当时的日本人蔑视中国人,而鲁迅在东京时见到的许多中国留学生恰恰不争气,有不少坏习惯,让鲁迅感到很失望,为了避开这一切,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就立即去了仙台,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当然,鲁迅这样选择,也与他想通过学医来拯救中国国民的身心有关。再者,在仙台,花费毕竟要比在东京少得多。但令人遗憾的是,鲁迅在仙台却过得并不开心。
新闻推荐
水中健身可以充分利用水的阻力和浮力的特点,锻炼人的力量、耐力,塑造完美的形体。通过水的浮力作用可大大减少地面对身体各关节的冲击力,使人体各关节不易受伤。另外,体态肥胖者在水中活动时感觉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