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樊圻书画作品辨伪 □黎展华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1-29 14:29   https://www.yybnet.net/

樊圻,清代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与龚贤、高岑、吴宏、叶欣、胡慥、谢荪、邹喆等人并称为“金陵八家”。金陵八家都居住往来于江淮一带。在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他们避世隐居,以书画为生,以诗画自娱,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主张。金陵八家的画法主要继承了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艺术创作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能从生活经历和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

樊圻所作一系列的山水美景,有两路风格,一是带有青绿山水意思的细路,还有就是水墨山水粗简的一路。画面一般情况下,所表现的景物大多都是岸汀浮渚,层林远岫,山石岐岐,幽逸景致,写尽自然之“风韵”。

比如樊圻的《桃源图》,整幅画的构图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方法,山体以高远法表现,而其他景物则用平远法绘出。作为背景的山峰被画家处理得较奇险,山体气势雄伟,山中云雾缭绕,大石耸立,小峰重叠,一片平缓的山地被溪水环抱着。山石以小斧劈皴加以水墨渲染,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复以浓墨点苔。由此可以看出,樊圻此图受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的影响很大。所不同的是,《关山行旅图》中所有物象的用笔都是粗放的,是一致的;而《桃源图》轴中,除山体之外的其他景物用笔都由山体的“粗笔”一下子变成“细笔”。整幅作品把北方画派苍健雄劲的笔法和南方画派平和秀雅的笔法融合在一起。

樊圻另外一些山水的画法,往往采用天高云淡、崇山峡谷、清溪红叶的深秋景色,构图精美,风格挺秀。远处直泻的飞瀑和近处迂回的流泉隐现呼应,形成不同节奏的交响,与画家刻意描绘的草亭内和桥上人物的那种全神贯注、侧耳恭听的神色有形有声地表达着作品主题。他的山水画取法于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取景比较简洁,山水在晶莹白雪的笼罩下,显得十分清幽而寂静。樊圻以工整严谨又简练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另外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方法,山体以高远法表现,而其他景物则用平远法绘出,画房舍、舟船、人畜用线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我们可以从他规整求细的笔法可见樊圻写实功力之高,有明代“吴门画派”的意笔风范。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清代画家樊圻的山水人物作品。图一为“山水高阁”图,采用全景式构图法,构图繁密,殿阁半露,山头茂密,多置矶石,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水雾迷漫,烟云飘渺,山下小桥横卧,小斧劈皴,秃笔直皴,使得画面细腻、奇峭、疏密、远近,密而不乱,疏朗灵秀,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之美,颇得山水真实之感。图二山水带人物,采用的是近景描写手法,人物有的在织布,有的在烧窑,有的在干活,还有小孩在嬉戏,充分体现出清代的风土民情,民风民俗的农耕生活。

乍一看,两幅画尽管表达的内容不同,图一重点表现的是山水美景,图二重点表现的是风土人情,表面看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能因为两张都是旧画,就一概定性为樊圻的书画作品。

首先,从绘画的技法上去考究,图一有典型的传统笔墨,山壑重峦,浓淡干湿,酣畅淋漓,层次分明,极尽变化,空间感强,笔笔见功夫,用笔老健,有极强的形式感,能体现樊圻金陵画派的方方面面的艺术特点。而图二,房子的构图平直,没有透视,人物的描写形态也较为粗糙,画中人物着装的用色,大红、大蓝、有点刺眼,说明内蕴不够,加上笔墨粗疏,落款字形意态功力一般,与樊圻的书体相差甚远,整幅作品的技法只达到小名家的水平,难以望樊圻的项背。

综上所述:图一真,图二假。

新闻推荐

湖北郧阳:不畏风雪忙生产

人民网十堰电1月24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湖北省十堰市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郧阳区香菇小镇产业扶贫示范园里,贫困户将第二茬香菇菌棒装车上架。据了解,郧阳区香菇小镇总体规划由香菇产业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樊圻书画作品辨伪 □黎展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