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交付使用 人类派我来巡天 要给宇宙描个边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1-31 05:46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0日,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交付使用。

“慧眼”正式开工,意味着我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对提高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成绩亮眼

在轨运行稳定卫星状态良好

交付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于英杰宣读了“慧眼”在轨测试“成绩单”:在轨测试期间,有效载荷工作原理和科学应用系统得到验证,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具备交付用户使用的条件。

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后,中国“慧眼”在轨测试期间干了不少漂亮的“大活”:多个天区的扫描成像观测和对特定天体的定点观测;伽马射线暴监测等应用测试。验证了卫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取得了银道面扫描监测、黑洞及中子星双星观测、伽马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测、太阳耀发、特殊空间环境事件等初步科学成果。

2017年10月16日,双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联合观测成果全球发布——人类第一次“看”宇宙深处的剧烈爆发现象:两个中子星结合迸发出的“雷鸣电闪”。

“从此,人类“耳聪目明”。这项创造历史的全球空间和地面望远镜大联测中,中国“慧眼”对其高能电磁辐射对应体进行了监测,确定了伽马射线的流量上限。”“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说。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将“中子星并合宇宙大会合”列为2017年全球头条科学突破。

巡天能力独特

欲勾天体轮廓窥神秘黑洞

“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由国防科工局、财政部批复立项研制,国家民用航天和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共同支持。

为什么要观测宇宙中的X射线?在浩瀚的宇宙中,脉冲星、伽马射线暴、超新星遗迹、黑洞等都会辐射出X射线。如果接收到射线并加以分析,就能勾画出这些天体的轮廓。但由于X射线无法穿越地球大气层,科学家只能在高空或者大气层以外观测。也就是说,X射线望远镜能让人们窥见黑洞的神秘一角。

1970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实现了X射线的巡天,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工程于2011年3月立项。

中国“慧眼”有何特点?基于我国学者原创的探测方法,采用直接解调成像方法,解决了低成本探测器高精度成像问题,实现宽波段、大有效面积、高时间分辨率的空间X射线观测。此外,“慧眼”有效载荷种类全、规模大,探测模式多,能段基本覆盖整个X射线谱段,在世界现有X射线天文卫星中,具有先进的暗弱变巡天能力、独特的多波段快速光变观测能力。

观天成果可期

具备完成任务能力 或有大量原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表示,正式在轨交付进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标志着“慧眼”卫星科学成果产出新阶段的开始。“希望科学应用团队抓紧时间开展科学数据分析研究,尽早实现重大科学成果产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队伍建设、数据共享,实现科学产出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天文学前沿研究取得更多重大突破。”

““慧眼”具备完成预期科学任务的能力,有望产生大量原创性科学成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慧眼”卫星总师潘腾信心满满。“人类历史上,中国人曾经首次记录了极端宇宙现象的光芒——1054年,北宋人首次记录了超新星爆发。千年后的今天,“慧眼”及其后续者必将再现新时代“发现极端宇宙”的辉煌。”

在张双南看来,“慧眼”发射和开工,标志着我国新时代“发现极端宇宙”事业的新起航。“这是中国科技的千年复兴。”张双南说,我们的梦想是通过探索发现中子星和黑洞新现象——详测发现中子星和黑洞新物理——深巡发现宇宙演化中“丢失”的重子物质和宇宙大爆炸起源机制三步走,逐步实现对“发现极端宇宙”国际大科学计划的中国引领。”

“大国重器,观天慧眼,成果可期,跨越发展。”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用16个字道出国人对“慧眼”的期许。

■新闻延伸

“慧眼”投入使用

助力空间科学

“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等测试任务。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各项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制总要求,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为扩大“慧眼”卫星及空间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有效利用国际智力和技术资源,发展空间科学,国家航天局会同中科院共同发起成立了“慧眼”卫星国际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旨在为“慧眼”卫星在轨期间交叉检验、对比观测以及地面多波段协同观测等提供咨询服务和国际合作;基于卫星数据,开展广泛的数据应用和合作研究,推进数据共享服务;开展卫星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和技术预测研究,为后续卫星计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和寻求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合作交流培养机制,促进相关领域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此外,国家航天局正在积极推进“慧眼”卫星数据管理办法实施,规范“慧眼”卫星数据管理,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促进数据应用和科学产出最大化。

■同步新闻

国产万米载人潜器初步设计完成

计划2020年

正式海试

30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作业潜器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进入到关键设备的研发阶段,计划到2020年后进行正式海试。到那时,它就可以带着人类对深海的好奇,去探索未知,填补海洋科学研究的空白。

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全海深载人作业潜器的探测目标是世界上最深的,下潜深度将突破11000米,同时,在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海域。

这是我国在“蛟龙号”7000米载人深潜器研制和应用基础上的又一突破,将用来探测很多科学界,尤其是海洋科学、深海科学的空白领域。或许到2020年,你就可以亲眼看到万米海底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文图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推荐

娱乐要有底线,经典不容恶搞

何勇日前,一段由某团体演绎的《黄河大合唱》恶搞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在该视频中,创作于抗战时期的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被表演者用夸张另类的表演方式诠释恶搞。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群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交付使用 人类派我来巡天 要给宇宙描个边)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