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春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这时,亲朋好友相互走动,聚餐自然少不了。餐桌上吃吃饭、聊聊天,谈谈收获和感悟,增加情谊,互道祝福,其乐融融。
可是,现实之中“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清蒸鲈鱼”的骨架还没露出来、水煮河虾还剩半盘、“蟹黄豆腐”只动了几筷子……这些剩菜统统被倒进了泔水桶,盛宴变成了“剩宴”。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究其原因,主要是好面子、讲排场的心理在作怪。国人热情好客,怕菜点少了,菜肴不丰盛,客人吃不好,面子不好看。因此,宁多勿少,丰盛就成了餐桌的一大特点。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一生崇尚节俭,反对奢华,曾说过:“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对学生颜回的俭朴非常赞赏,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永不过时。
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其根本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消除好面子、讲排场的心理,改变浪费型饮食陋习,树立节约用餐、适度消费的生活理念。就餐时,应适量、适度点餐;就餐后,对于剩下的饭菜,不妨“打包”带走。
如今,人们在淳朴中感受实惠,在节俭中体味着社会风气之变、风尚之新。高档烟酒不吃香了,豪华包装不流行了,攀比排场不作兴了,崇清尚俭的新风尚正在生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别让盛宴成“剩”宴。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熊琳)记者30日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近3年来,年终奖等奖金发放纠纷呈上升趋势,涉80后、90后劳动者诉讼占比较大,多数劳动者证据意识较弱,劳动者胜诉率较低。北京市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