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1月31日电】历经5年努力,为重现开封“城摞城”奇观而进行的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发掘清理出我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瓮城,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考古史的一项空白。
此次考古揭示了五代至北宋时期顺天门主城门由单门道到三门道、瓮城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以及其规模、形制、城门基础建筑方法等。
发掘显示,顺天门瓮城是一座方形瓮城,整个门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100米,为“直门两重”。城门和瓮门均为砖砌而成,整个瓮城城墙主体使用黄褐色纯净黏土夯筑而成。瓮城城墙现存宽度为18至20米,残存高度1至4米,距现地表深5至9米。
顺天门的主城门为一门三道布局,南北面宽54.2米,东西进深23.8米,由墩台、隔墙、门道组成。
古都开封地处黄河南岸,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从战国时代到清代2000多年间的6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不同时期城址上下垂直抬升、而非水平移动的“城摞城”特征,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见。
新闻推荐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质结构,决定了它深受火灾的困扰。往往星星之火,就能成燎原之势。即使是皇家重点看护的故宫,也毫不例外。自建成起,故宫就屡次受到火灾的威胁和破坏。
·相关阅读·□本报记者鲍青王骘上疏谏阻康熙帝征用楠木,起源于故宫太和殿因火灾被毁,朝廷想用楠木重新修缮。其实揆诸史料,故宫发生火灾的次数和频率都非常惊人。自明成祖建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