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院“联”起来,患者获益多——重庆医联体建设让群众共享“医改红利”

来源:铜都晨刊 2018-02-01 13:52   https://www.yybnet.net/

建立紧密合作机制,让医院“抱团”发展;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群众获得大医院便捷服务……作为医改重要一环,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做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九成,患者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专家“下沉”基层,就近提供优质服务

在梁平区人民医院的病房内,为患者王先生查体的,是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专家张尧。

1年多前,张尧来到梁平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挂职。张尧扎根基层,是梁平区人民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手”共建医联体的结果。2016年10月,两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重医附一院专家来该院挂职副院长和部分重点科室主任。

专家资源“下沉”,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医疗费用还节省不少,又省心又划算。”患有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周成义,家住梁平区青垭村。面对重病,忐忑不安的老周曾想到重庆主城区大医院住院。后来听说重医附一院专家每周都来坐诊、手术,老周下定决心在区人民医院做手术,并取得成功。

在医联体内,借助信息化远程诊疗等平台,能让更多专家“贴近”患者,“用活”优质医疗资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牵手”61家医院,共建儿科发展联盟;由重庆市中医院牵头,并与城口、巫溪等13家区县中医院合作,共建中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在重庆,随着越来越多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大幅提高大医院优质医疗辐射范围。

补齐基层短板,提升区县医院诊疗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各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薄弱在基层,短板在农村”,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要破解大医院“拥堵病”,其中一条途径,就是依托医联体,实现上级医院有效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

在重庆綦江区人民医院,肾病诊疗曾是医院一项短板。“最初,科室只配置两套透析机,经过肾脏病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只有1人。由于专业能力弱,区里多数肾脏病人都需上转。”该院肾内科主任高正兰说,如今在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开放技术、人才培养通道,肾内科每半年要派一名医生,到重医附一院学习相关诊疗技术。上级专家也定期到基层医院“传帮带”,对科室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技术开展、诊疗质量控制进行指导。

据重庆市卫计委统计,目前重庆已建成各类医联体130多个,依托医联体“强基层”,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

构建绿色通道,突破双向转诊“肠梗阻”

在一些地方,群众看病难,一大症结还表现在医院间分级诊疗机制不畅,上转、下转都有难题。重庆推动医联体建设,其中一个着力点,就是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规范转诊标准、推广转诊优先预约、开辟转诊绿色通道,突破双向转诊的“肠梗阻”。

在重庆永川区,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标准等方式,打通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区内医疗机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

近年来,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胸痛类疾病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为此,重庆市专门组建胸痛中心联盟,设立24小时绿色转诊通道,保障急性胸痛患者及时得到科学救治。

“各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后,各类急诊病例通过绿色通道及时上转,真正使急病、疑难杂症患者得到快速有效治疗。”重庆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世纯说。

新华社记者李松

新华社重庆1月31日电

新闻推荐

给生活一点距离 佟晨绪

生活情调是什么?是单车走西藏的果决,是工作之余在公园漫步的悠闲,也是挖掘生活里时常为人们忽略的一个个亮点……我们都有追求生活情调的愿望,想要寻找快乐,获得享受。但由于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并不是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医院“联”起来,患者获益多——重庆医联体建设让群众共享“医改红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