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头条评论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给的胆量? 杨鹏

来源:华商报 2018-02-02 03:30   https://www.yybnet.net/

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利用雾炮车、洒水车等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注水”现象,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1月31日的环保部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对于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不管是弄虚作假还是干扰采样环境,环保部是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2月1日《北京青年报》)

监测数据造假由来已久,环境监测领域概莫能外。早先还是污染企业“动歪脑筋”,或者虚报、瞒报、造假、偷排,与环保执法人员捉迷藏;或者想尽办法干扰在线监控设备。近两年,环境监测部门主动造假的案例也不时见诸报端。最近的一例就是,前不久,为了改善环境监测数据,作业人员没掌握好“火候”,一个“用力过猛”,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环保局大楼被雾炮车喷成了冰雕。

谁都知道,如果无法收集到真实、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势必影响决策者对于环保现状的客观判断,错误数据难免误导政策。然而,纵观近年媒体报道,个别地方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自动监测站点却数次受到人为干扰,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正如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所言,发生类似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地方不正确的政绩观,不在污染治理上下功夫,而在数据上动歪脑筋。另外,有的地方历史欠账较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会在监测数据上做文章。

很显然,问题还是出在了“地方”。有假必打!环境监测数据不容许造假现象存在。从大处说,关键就在于抛弃“以GDP增长论英雄”的政绩观,彻底扭转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只有真的重视环保了,才会没有造假的强烈冲动了。

也要看到,近年接二连三地爆出人为干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自动监测站点事件,虽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但是,从公开报道分析,大多仅是对直接责任人和分管责任人给予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这样的惩处震慑力似乎还无法达到令人警醒的效果。所以,从技术层面讲,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做好站点安全保障工作,尤为必要。

新闻推荐

15万元买的百瓶保健品10年吃不完 老年人就这样被“洗脑”

没扛住感情攻势、恐吓营销的轮番轰炸,去参加了一个“免费讲座”的林老伯,一口气花15万元买了100多瓶灵芝孢子油。担心被子女责备,老人将货存在门店,商家给老人发了提货卡。当意识到一瓶可以吃1个月,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头条评论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给的胆量? 杨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