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薯粉条变“金条”———河南贫困乡“捞”出致富路

来源:铜川日报 2018-02-02 08:35   https://www.yybnet.net/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红薯是农家的重要食材,在我国北方农村,吃不完的制成淀粉,蒸馒头、捞粉条。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特色食品走向城市餐桌,红薯粉条摇身变“金条”。

记者日前在河南省辉县市的省级贫困乡张村乡采访时了解到,全乡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8户1067人。这里丘陵居多,十年九旱,但土质却是特有的石灰岩红粘土,非常适宜红薯生长。如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张村乡乡长赵爱民说,发展粉条经济。赵爱民说,乡里红薯平均亩产能达到5000斤,5000斤的红薯能产1000斤的淀粉,捞制成粉条900斤,按照每斤10块钱的市场价,一亩地的毛利润能达到9000块钱。刨去化肥、农药等成本,农户每亩地年净收入能达到5000块钱。

“前年冬天,我发现乡亲们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难销售,便在同学微信群里一吆喝,大家一起众筹,按每斤8块钱的价格收了红薯粉条2万余斤,包装后通过淘宝电商等渠道销售,除去包装费等成本,大家还额外赚了4万多块钱。”张村乡尚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孝义说。80后王孝义2013年底返乡创业。正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萌发了建立合作社,发展红薯产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想法。

目前,张村乡正在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红薯,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并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协议规定,合作社不仅要对农户提供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等服务,还要负责拓宽红薯粉条销路,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张村乡村民刘广思2015年因病致贫。“我现在的身体虽然不能干了,但把地交给合作社,有合作社来帮助我致富,等我以后的身体恢复了,再多种些红薯做红薯粉条,确实是条好门路。”

近日,极具乡土风情的“第二届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在张村乡举行。揉面、拍瓢、漏粉、出锅、清洗、晾晒……传统纯手工红薯粉条加工技艺亮相乡广场,也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多样性体验。

“除了红薯粉条现代化生产线,合作社还引进了全自动酸辣粉生产线进行深加工,发展产业链。”王孝义说,随着合作社生产车间投入使用,以后农户捞制手工粉条也要到封闭车间里进行,保证手工制作食品的卫生安全。赵爱民表示,下一步,政府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借助市场化运作手段,以定销农业的模式,由合作社走向市场去签订单,再决定全乡红薯的种植面积。

除了红薯粉条,小米、香菇、柿子等太行山特色农副产品也将成为张村乡的名片,一条适合张村发展的脱贫攻坚致富路正在形成。

(新华社郑州1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文哲)

新闻推荐

广州恒大小将郑杰被租借至法乙球队

郑杰租借加盟欧塞尔本报讯北京时间昨日,法乙老牌球队欧塞尔宣布,广州恒大小将郑杰租借加盟该球队。欧塞尔在官网中透露,郑杰租借期为6个月,含有买断条款,他将身披22号球衣。郑杰1995年出生,司职中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红薯粉条变“金条”———河南贫困乡“捞”出致富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