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起,为期40天的春运拉开大幕,这让在外工作的人们那颗回家过年的心变得愈加迫切,与此同时,网上热传着一些农民工回家的故事和图片,不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扣动着我们的心弦。
天津站,一位60岁的装修师傅眼角含笑地看着一张工资单,他说:“出来打工一年全勤,辛辛苦苦攒下六七万元”,“我们农村出来的都不想旅游,挣的钱都给孩子了”;北京西站,一位75岁的老人因老伴和儿子有病,只好从老家到北京乞讨,他答应孙女过年给她买件新衣服,然而他并没有要到钱,只好在火车站打地铺;在广东打工的汪正年,骑行1350公里从广州回贵州老家,恶劣天气和崎岖山路在他眼中都不算什么,一路奔波只为亲手为女儿穿上新衣,一家人围坐吃团圆饭的那一刻……
还有很多照片让我们动容,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孩子跟着父母挤火车、睡过道。永远忘不了一张照片:年轻的母亲身后背着高出头顶一大截的行李包,胸前抱着嗷嗷待哺的幼子,母亲累得弓着腰大口喘着热气,孩子的小脸则被冻得通红。
在我们身边,在每一座城市里,都有许多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外打工拼搏的人,春节临近,尽管路途拥挤、天寒地冻、一票难求,抑或是没有挣到自己理想的收入,但无论怎样,他们仍归心似箭,因为家人才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牵挂和奋斗的要义。
城乡发展差距让农民不得不外出谋生,并由此上演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现象和数不清的聚散离合。如果在家乡就能过上好的生活,谁又愿意远离亲人,或者带着幼小的孩子奔波在外呢?他们或许为了给父母看病,或者为了让子女上学,让他们吃的穿的更好一些。生存不易,对农民工来说更为艰难。尤其是每到年终,总有一些农民工为工资被拖欠而气恼、流泪,甚至因此酿出悲剧。作为最基层的打工者,他们的要求实在不高,他们不懂那么多的法律条文,不会为自己争取所有的合法权益,唯一的愿望,是过年回家时带着一年的辛苦钱,给孩子买件新衣服,给老人买点好吃的。
城里人眼中不起眼的保洁阿姨,是家中子女日思夜盼的慈母;我们视而不见的外卖小哥,是双亲疼在心里的宝贝儿子;因浑身粉尘遭到城里人嫌弃的装修工人,是妻儿的经济和精神支柱……他们和我们一样,背后是一个个期待着团圆的温暖的家。过年了,回家的路不好走,但所有障碍都能用爱融化。
当你看到在人潮涌动的车站不知所措的农民工兄弟,不妨问一句:需要帮忙吗?当你遇到那些大包袱小行李负重出行的他们不妨主动让个方便。在火车上,看到过道里站着、躺着的他们,不要因拥挤不便而口出怨言。而如果你是用工者,请尽快结清他们这一年的工资,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因为那些被拖欠的工资,可能是孩子来年的学费,也可能是父母看病的救命钱,没有工资,并不仅仅意味着一年的辛苦白费,或许整个家庭都无以为继。
春节临近,家人等待着远行的游子,路途艰辛,但愿爱能温暖我们回家的路。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作为最基层的打工者,他们的要求实在不高,他们不懂那么多的法律条文,不会为自己争取所有的合法权益,唯一的愿望,是过年回家时带着一年的辛苦钱,给孩子买件新衣服,给老人买点好吃的。
新闻推荐
眼看树木要成材,一场大火全烧完 2000多棵杨树被烧黑,树农心急已报案
本报记者武旭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喻屯镇兴福集村村民刘效诗经历了一连串让他欲哭无泪的事:先是自己承包的河岸被人倒了一堆垃圾,接着这堆垃圾着火引燃了河岸上堆积的落叶,引发大火,烧毁了他种的2000多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