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上游水库
去年以来,重庆市永川区以水为媒,通过实施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河库连通、骨干水源工程,治理中小河流等系列举措,不断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永川这座工程性缺水城市,正由“缺水”、“污水”向“富水”、“净水”发生根本性转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活力不断增强。
打响临江河流域治理攻坚战
永川因三河汇碧、形如篆文的“永”字而得名。“三河汇碧”之一的临江河更是永川人的母亲河。这条全长88公里的河流,从永川城区穿城而过,流经永川13个镇街,是流域内75万人口的饮用水水源。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临江河的水质逐渐恶化,城区的萱花河、胜利河、玉屏河、跳蹬河、红旗河5条支流河段甚至成为黑臭水体。
2017年3月8日,永川启动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下设工业企业污染、养殖及屠宰行业污染、农贸市场污染、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城区截污及雨污管网、餐饮行业污染、小作坊废水污染、河道补水、河道清淤与清漂、生态修复10个专项整治项目,统筹实施“河外截污、河内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4项措施。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成为永川“一号民生工程”。
到2017年底,该区累计清淤河道25公里、治理排污点125处392个,完成工业企业、农贸市场、畜禽养殖场、洗车场、餐饮行业、小作坊等污染整治1828家,城区河段消除黑臭现象。
2017年,永川以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全面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编制完成12条区级主要河流“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对全区35座国有公益性水库全面实行管养分离,依法关停并拆解长江段餐饮船、采砂船,关闭沿岸碎石厂,整治山坪塘1129口。不仅使全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还构建起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严格监管、保护有力”的河库治理长效机制。
河库连通工程有效配置水资源
2017年12月22日,松溉长江提水工程输水管延伸工程正式建成投用,已有41年历史的永川一水厂改从上游水库取水,老城区20万名居民告别喝临江河水的历史。这得益于近年来永川区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全区多功能水网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使水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不仅极大缓解了城区缺水压力,还让供水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1976年建厂的一水厂取水口位于临江河红江闸坝。2009年,永川建成二水厂,原水取自孙家口水库。2013年,永川建成三水厂,原水取自上游水库。三水厂的水源主要依靠是松溉长江提水工程。
依托松溉长江提水工程,永川实施河库连通工程:先是扬程158米,将长江水提至上游水库;在上游水库下游,永川建起三通管网,分别自流到卫星湖和三水厂,将关门山水库与长江提水管网连通。卫星湖与孙家口水库之间也建有管网,一旦孙家口水库缺水,就可从卫星湖抽水供应二水厂。
2017年4月,永川正式开工建设松溉长江提水工程输水管延伸工程,在三水厂与一水厂之间修建了一条2公里多的输水管道,并建设取水泵房,使一水厂告别了自临江河取原水的历史。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通过验收
2013年,永川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重庆首个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区县。
永川按照“绿水青山、碧水蓝天、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目标,着力从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和节约用水、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防洪安全及供水安全保障、水文化挖掘与生态景观构建等6个方面,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通过试点建设,永川把城市内河湖水系及沿线区域建设成为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滨水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文和谐的休憩园,初步构建起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南部港口和北部新城区为两翼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成功探索出了“解决丰水地区与局部干旱”的生态补水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
2017年11月28日,永川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行政验收。◎据重庆日报
新闻推荐
中国国际航空。(资料图)海外网2月5日消息,因台当局阻挠两岸春运加班,导致东航、厦航等航空公司被迫取消176班春节加班机。正值台商返乡路堪忧之际,今日,台媒援引消息称,中国国际航空将连续5天加开重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