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建国
这两天,有几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有点兴奋,原来在老师的寒假推荐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这次,爸爸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拦着我们看武侠小说了。”看到这份推荐书目,一些70后、80后家长感到震惊,“想当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们可是将武侠小说视为禁书……”
对于70后、80后家长来说,小时候偷看武侠小说,简直成了“成长标配”。有时为了能多看几本武侠小说,省下吃饭钱,甚至为了逃避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虽然有着这样的经历,但对于寒假荐读《天龙八部》,不少人还是感到出乎意料。我们的教学往往是严肃的,这种严肃认真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而且体现在课文内容上。延续着这样的逻辑,即便课外阅读,也长着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出现在学生视野里的假期推荐书目,往往是传统的狭义的名著。类似《天龙八部》这样的通俗文学,一般“上不了厅堂”。
没有谁诋毁经典的价值,没有谁否认经典阅读对于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现在进入教材的课文,包括一些经典推荐阅读,都是精挑细选的结果。有人讲,阅读这个东西,就需要“富养”,长期把最好的内容放在前面,时间长了,感觉有了,也就容不得一些垃圾了。这种观点很有市场,恐怕也是现行学生阅读经典当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的关键是,人的阅读口味、欣赏品位是不同的,长期接受一个东西,也容易造成疲劳。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需要发挥语文本身的魅力。而在坚持经典阅读的同时,适当吸收一些通俗文学的精品,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无心插柳柳成荫”,天天读课文可能没有感觉,偶然看一次武侠小说,就有可能像一束光碰到另一束光,发生奇妙的反应。看名人传记,很多文学大家的写作兴趣,就是从阅读一本通俗小说开始的。
更重要的是,《天龙八部》虽然是一部武侠小说,但无论是文字还是思想,都有可取性。特别是蕴藏其中的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生活观,对于青少年成长都不无裨益。作为过来人的我们,曾经读过很多书,印象最深的几本书中,总有经典武侠的身影。而在前段时间,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布了首份《上海市少年儿童阅读报告》,中学生借阅最多的图书即是《天龙八部》。可见,经典阅读与通俗阅读并不矛盾。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指令性、灌输式,很少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寒假荐读《天龙八部》的最大意义,在于增加了一个选择项,体现了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尊重。当然,这不会对现行教育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但毕竟体现了一种探索。记得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进入教材,舆论也是表现出了一种兴奋状态。当初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给出了三种解释,但后来有报道称王旭明是周杰伦的超级粉丝。无论是不是“粉丝力”的结果,类似的尝试最起码丰富了语文形态,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它代表一种努力,一种方向。
新闻推荐
胡晓新斑马线两侧设置闪光道钉,行人步入时闪烁发光,警示车辆礼让,行人通过后又会自动熄灭。这样一条“高大上”的斑马线日前在宁波市北仑区投入使用。因为采用了行人过街文明礼让智能预警系统,才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