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公务员)
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春节前一直到现在,拜年的话语都会络绎不绝。只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拜年方式也在不断翻新。从传统上门拜年到电话拜年,再到后来的手机短信、微信拜年,无不体现科技引领下的观念改变,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套用。
毋庸质疑,这一由科技引领带来的拜年方式转变,得益于它的足不出户即可把祝福瞬间送给亲朋好友的方便和快捷。但认同和享受这一方便、快捷的拜年方式同时,也面临着微信拜年内容复制问题:千篇一律的拜年话语,引发一些人的“烦恼”,并认为这样的拜年缺乏真情。
但在笔者看来,复制的微信拜年,尽管不是自己的原创,也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更不能认为里面没有拜年者的真情。理由在于:其一,有些人之所以去复制微信拜年,并不是出于应付,而是担心自己的文采拿不出手。因此,与其抓耳挠腮甚至去丢丑,还不如借鉴别人文采,解自己惧怕书写之忧。这样的复制微信拜年,与为难和怕丢丑有关,与有没有真情却是两码事。其二,对于大多数复制微信拜年的人来说,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在复制微信拜年上是有选择的。换句话说,他们虽然是在复制微信拜年,在敲定上却是选择最能表述自己心意的。这就很像花钱买春联,尽管不是自己所写,却是自己所爱和最需的文字表述。谁能说这一借他人之言,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和祝福?其三,客观而言,复制的微信拜年,的确会因千篇一律让人陡生“烦恼”。但在新年的忙碌中,又有多少人抽得出时间去“拜读”原创祝福?那时的那份“谁还记得我”才最能代表对方的情谊,才是我们最在乎的,这就足矣。
所以,微信拜年,真的不必纠结是复制还是原创。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姜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报告称,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服务业和居民用电发展趋势、大气污染治理、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2018年电力消费仍将延续2017年的平稳较快增长水平,201...